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衡》文学思想探源

发布时间:2017-08-31 15:09

  本文关键词:《论衡》文学思想探源


  更多相关文章: 王充 《论衡》 文学思想 诸子 探源


【摘要】:王充的《论衡》作为汉代杂家力作,广泛吸收诸子学说,自成一家。近代以来,《论衡》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方向由哲学逐步扩展到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回归文本,《论衡》的文学成就和文学思想深度是不容忽视的。《论衡》的文学思想自诸子文学思想而来,既有继承也有批判。在诸子之说的基础上,王充形成了独特的杂家文学思想。近年来,《论衡》的文学思想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者的论述多集中在真美思想、独创精神、功利主义、作家修养几个方面,从王充的哲学观出发,观照其文学思想。目前对于王充文学思想的归属与源流还缺乏专门的研究论著。本文试图将《论衡》的文学思想与诸子百家的文学思想建立联系,探究王充的文学思想来源,分析其文学思想的学派归属。本选题的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概述古代对王充文学思想的接受及近代以来的研究现状。此为论文的第一章。二、探析王充与诸子的关系,挖掘诸子——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的文学思想,比较其与王充文学思想的相似性,辨析承继关系。这是论文的第二、三、四章。三、从王充思想的杂糅特征出发,论述王充与杂家的关系,明确王充的杂家身份。在杂家“兼合”特征下观照王充的文学思想,兼论王充对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思想的吸收,进一步探究其文学思想来源。这是文章的最后一章。
【关键词】:王充 《论衡》 文学思想 诸子 探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论衡》文学思想研究学术发展史10-25
  • 第一节 古代对王充文学思想的接受11-12
  •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王充文学思想研究12-25
  • 一、研究分期12-17
  • 二、研究方向17-23
  • 三、研究现状评述及可行性分析23-25
  • 第二章 《论衡》与道家之“自然”25-42
  • 第一节 王充的道家哲学观25-27
  • 第二节 真美文学思想27-36
  • 一、生成:法天贵真的自然崇拜27-28
  • 二、运作:真美与虚妄对抗28-30
  • 三、立论:叙事真实与抒情真实30-36
  • 第三节“气”论的发展36-42
  • 一、王充“气”论的建构36-37
  • 二、“气”论的文学化37-40
  • 三、王充“气”论的影响40-42
  • 第三章 《论衡》与儒家之“文德”42-75
  • 第一节 臧否失德之文43-46
  • 一、前期:反对儒书的文学修饰43-45
  • 二、后期:辩证看待儒书的文学夸张45-46
  • 第二节 文德之兴:问孔与尊孔46-59
  • 一、对孔子“文德”的发展46-51
  • 二、对儒家文质观的完善51-54
  • 三、王充文质观的儒家烙印54-57
  • 四、文白统一的语言观57-59
  • 第三节 文德之彰:刺孟与学孟59-67
  • 一、对孟子论辩术的学习59-64
  • 二、对孟子语言风格的学习64-66
  • 三、对孟子地位的抬升66-67
  • 第四节 文德之源:王充与荀子的关系67-75
  • 一、王充与荀子学术关系传承关系讨论67-69
  • 二、作家论69-71
  • 三、鸿儒形象的勾勒71-75
  • 第四章 《论衡》与法家之“功利”75-83
  • 第一节 王充的法家标识75-76
  • 第二节 非韩与轻法76-78
  • 一、非韩子之术76-77
  • 二、轻法家之策77-78
  • 第三节 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共鸣78-83
  • 一、对文学功用性的强调78-81
  • 二、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讨论81-83
  • 第五章 杂家文艺观与《论衡》之“兼合”83-96
  • 第一节 王充与杂家关系考辨83-87
  • 一、杂家的定义84-85
  • 二、《淮南子》的杂家性85-86
  • 三、王充的杂家身份认同86-87
  • 第二节 文学思想:《淮南子》对《论衡》的影响87-91
  • 一、文学意象87-88
  • 二、文质观88-89
  • 三、兼合视野下的文学审美意趣89-91
  • 第三节 《论衡》兼合特征下的文学思想取法91-96
  • 一、墨家之“非”91-92
  • 二、名家之“诡”92-93
  • 三、阴阳家之“浮”93-94
  • 四、纵横家之“饰”94-96
  • 结语96-98
  • 参考文献98-104
  • 后记104-10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超;;《论衡》训诂术语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冯凌宇;《论衡》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樊琪;《论衡》的驳论美[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1期

4 赵苗;;《论衡》中的文学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2期

5 吴从祥;;《论衡》中的禹形象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哲;吴则虞为哲学系开设选修课《论衡》[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6期

7 许其端;《论衡》中心理学思想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0年04期

8 ;《论衡》辑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9 高元石;《论衡》的是字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10 黄孔葵;《论衡》中的代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丁;;王充《论衡》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史少博;;王充《论衡》对《周易》术数的贡献[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治理;《论衡》的文艺鉴赏思想[N];文艺报;2005年

2 张冰歌;要“问计于民”还要“纳计于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时永乐 门凤超;不孝之子[N];光明日报;2007年

4 韩福东;主义在变,思维模式没变[N];经济观察报;2012年

5 任文京;全面而精当的《论衡词典》[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宗伟;《论衡》引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汪梅枝;《论衡》反义聚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论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于真;《论衡》文学思想探源[D];西南大学;2016年

3 孙中华;《论衡》引《易》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中华;《论衡》文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田茉莉;《论衡》真美观及其文学传承[D];西南大学;2012年

6 牛丽亚;《论衡》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钦;《论衡》与《潜夫论》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包亚男;《论衡》句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艳;《论衡》文献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谢文乾;《论衡》“之”字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6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66293.html

上一篇:李东阳论杜研究  
下一篇:给梦想做的注释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