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古今作家联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20:41

  本文关键词:古今作家联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作家联语 作家纪念联 联语的文学史价值 联语文体


【摘要】:联语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从联语的产生以来,联语就以词约而义丰,形小而质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而博得我国人民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贺婚祝寿,吊死问生,送行接风,赠言答情还是社会交际,戏谑逗趣等等,联语都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自古至今,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文人学士都在创作联语,文人雅士尤其是各朝各代的作家也都是联语撰写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厚重的文学积淀,也有着大胆的文学创新精神,他们用联语来抒发志向、感慨历史兴衰、表达对万事万物的情感体验,他们创作的联语或者用来自勉,或者用来题赠,或者用来作为平时游戏的精巧玩物。联语在文人作家之中运用的极为广泛,因此从古至今产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联语佳作,这些佳作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作家联语。从作家联语的角度来看联语,等于是选取了各朝各代最为著名最能代表该时代文学风格和风貌的文学家的作品。作家联语历史就是作家们的心灵史、精神生活史、人格史,以作家为纲可以更充分地展示了中国联语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这个角度去看联语,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到联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并且这样的一份作家联语资料也是各个作家的艺术作品,是进行作家研究时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料。而且,作家联语的重要价值为联语入史提供了有力证据,文学史上我们最为尊崇的伟大文人作家们,他们关注联语、创作联语、研究联语。他们的联语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证明联语的丰富多彩,也可以用来证明这种被作家广泛推崇和实践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篇论文第一章节按照时间的顺序对作家联语进行梳理,从唐代开始到近现代,选取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联语作品进行研究分析,用这些佳联佳作构建中国联语发展史。第二章节将目光对准作家联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作家纪念联语。首先分析概括作家纪念联语的种类,接着分析作家纪念联语特有的知事识人,评论垂训,遣悲抒怀,交际交流的功用价值。第三章节为联语入史提供证据,从联语的独特功用价值和联语与文学史的紧密关系去证明联语的文学史价值。联语因其实用性,所以比一般的文学形式有着更为广泛的功用,这是它作为一种文体的现实基础。另外联语具备成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所有条件,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再次,联语与中国文学史有着紧密的关系,联语孕育自骈文和律诗,效仿宋词而突破了形式的限制,学习元曲加入俚俗语而变得更加灵活,联语借助白话文和散文文体更加通俗,最后联语在明清小说中逐渐得到传播,从联语与中国传统文学形式之间的紧密关系足以证明联语稳固的文学史地位,也通过联语的功用价值和与文学史的密不可分来为联语正名,试图改变联语在文学史上不入史的尴尬境地。本篇论文选取作家的角度来看联语,其实还是为了给联语入史提供一个证明,希望这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代表着我们国家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的民族文化遗产尽早被人们重视起来,有更多的学者去关注它,研究它,保护好我们国家文学史上的这块瑰宝。
【关键词】:作家联语 作家纪念联 联语的文学史价值 联语文体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1. 选题缘起9
  • 2. 研究现状9-11
  • 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作家联语发展史13-39
  • 1.1 联语及作家联语概念的界定13-18
  • 1.1.1 联语概念13-14
  • 1.1.2 联语源起14-17
  • 1.1.3 作家联语的界定17-18
  • 1.2 古代作家联语18-34
  • 1.2.1 诞生期—唐代18-20
  • 1.2.2 发展期—宋元20-24
  • 1.2.3 繁荣期—明代24-28
  • 1.2.4 鼎盛期—清代28-34
  • 1.3 近现代作家联语34-39
  • 第二章 作家纪念联语39-51
  • 2.1 作家纪念联语概述39-45
  • 2.1.1 挽联类39-42
  • 2.1.2 名人祠堂及故居纪念地题联42-44
  • 2.1.3 追思名人题联44-45
  • 2.2 作家纪念联语的功用价值45-51
  • 2.2.1 知事识人45-46
  • 2.2.2 评论垂训46-47
  • 2.2.3 遣悲抒怀47-49
  • 2.2.4 交际交流49-51
  • 第三章 联语的文学史价值51-67
  • 3.1 联语具有独特的功用价值51-56
  • 3.1.1 联语的独特功用价值51-55
  • 3.1.2 作家联语的特殊价值55-56
  • 3.2 联语与文学史紧密相连56-67
  • 3.2.1 联语是独立的文学形式56-58
  • 3.2.2 联语孕育自骈文和格律诗58-59
  • 3.2.3 联语效仿词突破形式,学习曲更加灵活59-61
  • 3.2.4 联语借助白话文和散文文体而更加通俗61-63
  • 3.2.5 联语借助小说得到传播63-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积义;;评贵州两种联语集出版[J];贵阳文史;2000年04期

2 鲁夫;安徽名人联语撷趣[J];江淮文史;2001年04期

3 李人凤;孙中山联语[J];文史春秋;2001年05期

4 张玉和;防火联语[J];甘肃消防;2001年07期

5 文和平;新春联语[J];城市质量监督;2003年01期

6 刘新惠;;联语集珍[J];中国书画;2004年03期

7 周恒刚;;溢香轩联语选[J];中国酒;2004年04期

8 张枫;联语撷趣[J];协商论坛;2005年02期

9 胡迎建;茶楼联语一束[J];农业考古;2005年02期

10 张雪梅;联语清新蕴禅机——评新版《佛教名胜楹联》[J];中国宗教;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石生;;喜将联语结茶缘[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2 冯序鹏;;读书所达之境界[A];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保东;;含英咀华 快人朵颐——论对联中特殊修辞艺术[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天民;;京剧名伶与趣对[A];中国演员(2008年第4期总第4期)[C];2008年

5 ;陈建伟[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芳;连战连番大陆行 联语联通两岸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金贵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现当代联语研究的新跨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 斯舜威;漫谈联语的落款[N];东方早报;2013年

4 ;物缘有尽 心谊长存[N];人民政协报;2012年

5 王菡;永远的追念[N];光明日报;2002年

6 钟华一;一局争来千秋业[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李文;妙趣横生话亭联[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艾兴君;古今“绝对”拾趣[N];闽南日报;2008年

9 雍际春;《秦源记事》序[N];天水日报;2006年

10 刘友明;抓住消费心理打动“上帝”心智[N];中国工商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淑媛;陕西联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鲁欣;古今作家联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明浩;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联语辑笺[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6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