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叙述:论赵树理小说的形式与政治
本文关键词:反叙述:论赵树理小说的形式与政治
【摘要】:赵树理小说的形式是作家体会政治脉搏的结果,内蕴着大团圆和反叙述的形式症候。尤其是反叙述,作为一种违背作者本意的形式,构成了赵树理小说的文学政治最深刻的内容,表征了作家的创作主体危机。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政治脉搏 反叙述 文学政治 赵树理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在困境是多重的,在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三个层面上都存在难以摆脱的矛盾。而其中关键则在于赵树理自我身份的设定。在他最早的创作谈《也算经验》中,赵树理说:“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长军,王文卓;《李有才板话》是一部政策小说——兼谈政策小说的创作问题[J];天中学刊;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李慧慧;;文艺思想在意识形态下的选择——论胡风超越时代的文艺思想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徐勇;;共和国大历史与两个时代两种叙述 从电影《建国大业》看新中国历史合法性叙述的变迁及其象征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华金余;;“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异同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尚微;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评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安荣银;;“到民间去”——从定县秧歌调查、整理到新秧歌运动[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2期
10 张皓;王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晓武;;关于“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论争——“主观论”与“香港批判”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朱林国;;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波;;中国传统文化链接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张清民;;审美意识形态:历史贡献与理论局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敖忠;;回到艺术创造的规律上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朱寿兴;;文艺的普及和提高与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形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万笑男;从女明星到人民演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存锁;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5 卫梅娟;“朦胧诗”现象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保春;论废名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师林;歌剧《白毛女》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婧杰;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眼中的农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J];南开学报;2006年06期
2 董丽敏;;民族国家、本土性与女性解放运动——以晚清中国为中心的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华;论传播学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胡不适;;小说堪称信史——赵树理的小说和中国农村[J];南风窗;2006年12期
3 傅惠成;;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J];党史文汇;2006年08期
4 杨天舒;;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6期
5 王连英;;面对赵树理 我们该如何阅读[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6 甘浩;;赵树理与新启蒙小说——赵树理小说命名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董慧芳;;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从赵树理的身份说起[J];沧桑;2008年02期
8 刘江;;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情节特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陆巨一;;谈赵树理的小说[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倪文尖;;如何着手研读赵树理——以《邪不压正》为例[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崇轩;老照片中的赵树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康吉仁;学习赵树理精神 传承赵树理品质[N];太行日报;2010年
3 聂尔;我们怎样与赵树理相遇[N];山西日报;2012年
4 傅书华;不禁想起赵树理[N];光明日报;2000年
5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6 黄修己;从显学到冷门的“赵树理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傅书华;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赵树理精神的地位与意义[N];山西日报;2011年
8 李晓宏 赵秋生;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5年
9 段友文;赵树理与晋东南民俗文化[N];山西政协报;2005年
10 陈强;昔日的旗帜 今天的警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亮;赵树理文学:轨迹与“方向”[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力;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论“赵树理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叶;失去方向的方向作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连峰;论赵树理的文学“新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大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翟业军;赵树理论[D];扬州大学;2001年
7 延艳芳;论赵树理小说文体的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施照华;赵树理的大众化创作理论及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哲;赵树理研究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田敏;被挤压的真诚——试论赵树理创作中的矛盾与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2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8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