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耳短篇小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田耳短篇小说研究
【摘要】:“70后”代表作家田耳,近年来凭借其短篇小说《衣钵》、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等诸多优秀作品迅速占据当代文学界,为读者所知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99年创作以来,田耳已创作短篇小说30多篇,中篇小说20余篇,长篇小说3篇,以及一些评论文章。而他的短篇小说更胜于他的长篇,田耳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功在于非功利性的创作与个性的故事情节设置,丰富的写作题材使他的短篇小说可读性极高,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其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虽然田耳创作了不少中长篇小说,但是仍表现出对创作短篇小说的热爱,对于田耳,好的长篇是写给大众看的,好的短篇则是写给自己收藏,记录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田耳的短篇小说选材范围比较广,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比较丰富。研究其短篇小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田耳的小说创作。本文主要是对田耳短篇小说进行了创作缘起、主题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田耳短篇小说创作的缘起因素,短篇小说的共通主题和风格的具体表现。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是介绍了田耳及其短篇小说概况,同时也阐述了国内对田耳小说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田耳走上作家创作道路因素的探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田耳从小家庭环境及父母亲属对田耳未来创作道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长道路上所遇到所听到的人和事也都成为日后田耳笔下不可或缺的写作题材,在阅读其他作家作品的同时,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其他作家创作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促使田耳日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第二部分是对田耳短篇小说主题的概括研究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得出田耳短篇小说中贯穿着欲望的主题思想,源于小说人物内心的缺失,才有了向外世界的寻找替补,最终产生过犹不及的悲惨下场。通过对人性悲剧的描写,从而体现对人性的关怀。第三部分是对田耳短篇小说风格特色的分析,通过分析文本,可以得出田耳通过意象的选择,结尾的设置以及人物结局的设定,将文本染上诡异的气息,同时文章中时不时的黑色幽默,也形成了田耳式的风格特点,使得田耳短篇小说打上个性符号。结语主要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揭示田耳短篇小说创作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田耳 欲望 诡异 黑色幽默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一) 田耳及其短篇小说概述7-8
- (二) 田耳小说研究综述8-10
- 一、田耳短篇小说创作缘起研究10-15
- (一) 作家早期成长创作环境分析10-12
- 1. 家庭环境对作家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影响10-11
- 2. 成长经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11-12
- (二) 时代对田耳创作的影响12-13
- (三) 创作受其他外因的影响13-15
- 二、田耳短篇小说欲望主题分析15-24
- (一) 内心世界的缺失15-20
- (二) 向外世界的寻找20-22
- (三) 逃不出的宿命22-24
- 1. 屈服式的命运认同22
- 2. 毁灭式的欲望追求22-24
- 三、田耳短篇小说的风格分析24-31
- (一) 诡异气息的营造24-28
- 1. 奇诡的意象24-26
- 2. 迷幻的结尾26-28
- 3. 凝重的死亡气息28
- (二) 田耳作品中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28-31
- 结语31-32
- 注释32-34
- 参考文献34-37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37-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J];小说评论;2002年02期
2 王鸣剑;;《暗算》:从小说到电视剧[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3 章敏;;剧本体小说:小说与剧本结合的优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4 赵朕;洪林小说印象[J];当代文坛;1997年03期
5 温宗军;论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一个没有小说的世界[J];文苑;2010年12期
7 江野;;小说情节[J];诗潮;2011年09期
8 韩松刚;;“显”与“隐”的张力——评桂晓波的小说[J];青春;2012年07期
9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范志忠;叙述范式的转型——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审美描述[J];文艺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小说向新闻借力[N];文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江筱湖;出版社纷纷拓进类型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郝秀文 晋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多媒体如何服务小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7 葛红兵;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陈定家;学者小说的历史情怀[N];文艺报;2013年
9 阎晶明;董立勃:让荒漠成为小说情境[N];文艺报;2013年
10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雨果小说建筑描写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倪坦;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当代”性[D];河北大学;2015年
3 朴丽娜;唐代豪侠小说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欣然;论滕肖澜的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夏亚婷;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6 王敏;消费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婚恋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姜腾波;唐五代小说中的剑侠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付凯;丹·布朗小说的家园主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婷;论张梅小说的理想主义[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82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8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