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三十年代鲁迅的电影生活与他的故事“新编”

发布时间:2017-09-03 12:04

  本文关键词:三十年代鲁迅的电影生活与他的故事“新编”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电影教育 电影化想象 艺术选择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鲁迅也不例外。他于十年间观看了百余部中外电影,留下了宝贵的鉴赏文字。笔者在开篇即阐述在电影影响下,人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所发生的变化。接着以鲁迅十年观影生活为原始材料,分析其将电影视作娱乐的时代与个体因素,并从选片标准、电影观感等方面梳理其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过程。常人观影,旨在娱乐,鲁迅则直指影片的思想内容,将之与社会现实与国人精神相联系,发掘电影的社会教育意义。笔者结合鲁迅的观影经历与电影评论,从“立人”角度分析他如何利用电影进行教育。首先以卡通片为例,说明电影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这是“立幼”;接着以动物片、探险片、纪录片为例,说明电影对开拓青年视界、塑造青年人格的重要性,这是“立他”;最后以几个典型的电影事件反观自身、剖析社会,这是“立己”。三个方面,层层递演出鲁迅作为教育家的责任心。作为独立的知识分子,鲁迅对电影艺术有着理性的思考。他前瞻性地译介了外国电影理论著作,为国人理解电影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故事新编》——也可尝试用电影语言去解读。由于生活经验和创作旨归不同,鲁迅与其它文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艺术选择。新感觉派重在发掘电影的艺术技巧,在创作中大量使用镜头语言,初读略显新奇,但难免落入故事情节枯燥、人物形象单一的俗套。左翼作家介入电影,摄制了符合时代潮流和观众需求的影片,取得了较好的政治宣传效果。但由于政治因素的过多干预,电影的艺术独立性难以保证。鲁迅清楚地认识到电影的本质,没有盲目地用电影技巧进行文学实践,或以编剧的身份去进行电影剧本创作,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艺术理性和独立的艺术选择。综上,本篇论文为我们研究鲁迅提供了新思路,也使这一人物更加生活化、立体化。同时,从这看似普通的个人生活现象中,折射出知识分子在面临新事物时的艺术选择与思想转变,凸显了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
【关键词】:鲁迅 电影教育 电影化想象 艺术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1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2
  • 第一章 鲁迅“触电”和他的“电影宫”12-20
  • 第一节 鲁迅观影的缘起12-15
  • 第二节 鲁迅所看影片概况15-20
  • 第二章 “立人”与电影教育20-34
  • 第一节 作为教育工具的电影20-22
  • 第二节 立幼:海婴的卡通世界22-25
  • 第三节 立他:树人的“三维目标”25-29
  • 第四节 立己:自我反思与影界“面面观”29-34
  • 第三章 鲁迅创作中的电影化想象34-44
  • 第一节 小说改编为剧本的可能性探究34-37
  • 第二节 《故事新编》的电影式解读37-44
  • 结语44-48
  • 附录48-60
  • 附录A 鲁迅观影信息汇总48-57
  • 附录B 鲁迅陪海婴观影统计57-58
  • 附录C 鲁迅书信杂文中的电影信息58-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6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中祥;张兵;;新时期电影改编思维的拓展[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2 李云凤;;20世纪80年代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论争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3 郭海洋;;比较中寻找电影改编的可能——试论从小说到电影两个客体间的转化[J];齐鲁艺苑;2009年02期

4 陈阳;给电影一个多元艺术世界——兼评一种理论的替代和一种传统的沉寂[J];文艺评论;2005年05期

5 尹晓丽;小说在电影世界中的浮沉——关于中篇小说电影改编的个案考察[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张玉霞;;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3 焦雨虹;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D];复旦大学;2007年

4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伟;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及其反思[D];上海大学;2013年

8 蔡博;求索“崭新的影片”—张暧析电影现实主义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健民;浅论媒介变迁与文学演进[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成湘丽;对媒介转换中电影和文学关系的透视[D];新疆大学;2004年

3 姚凌燕;论新时期以来电影改编观念的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兵;论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D];山东大学;2007年

5 彭玉宝;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海铭;论陈凯歌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D];山东大学;2013年

7 王博;电影文学性及对当下电影发展的思考[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8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