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九十年代以来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

发布时间:2017-09-09 11:39

  本文关键词:九十年代以来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汉族作家 西藏想象 书写策略


【摘要】:80年代以来,随着“西藏文化热”的兴起,西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众多的西藏题材的作品也随之出现,本文以90年代以来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90年代以来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现象。汉族作家这种跨文化的写作打破了民族之间的界限,用独特的视角开启了藏文学新的书写范式。论文从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文化背景、汉族作家笔下的西藏想象、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策略以及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困境和误区四个方面来对90年代以来的汉族作家西藏书写进行研究和探讨。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正文中的四个章节和结语。引言部分主要是梳理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历程,分析各个年代汉族作家西藏书写出现的原因及其引起的影响,其中着重介绍80年代的两位重要的作家刘克和马原,他们的书写为90年代以来的汉族作家西藏书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西藏书写的新热潮。90年代以来,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第一章详细介绍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文化背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化的失落与追寻,延续80年代的寻根主题,90年代的“国学热”和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兴起的热潮带来了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热潮;二是90年代全球化导致的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消费文化主义兴起,为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提供了新的书写方向;三是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带来的社会环境危机,生态文学的兴起,为汉族作家西藏书写开拓了新思路。第二章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介绍汉族作家笔下的西藏想象,传奇神秘、浪漫诗意、生态和谐、哲理思辨,书写西藏的汉族作家大多在西藏生活过,马丽华、范稳、宁肯等作家将自己对西藏的认识和理解用笔记录下来,通过呈现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西藏面貌,体现汉族作家对西藏民族和西藏文化的思考。虽然汉族作家在西藏生活过,但作家的汉族身份和中原主流文化必然影响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第三章详细分析汉族作家西藏书写时采用的种种叙事策略,借用巧妙的叙事技巧来让读者忽略自己的汉族身份,极力站在藏民族的立场展现西藏,以期塑造一个真实的西藏,最大限度地获得藏民族的认同。尽管汉族作家尽量避免受自己的汉族身份和固有的中原主流文化的影响,但始终避免不了这些固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他们的西藏书写中面临着书写的困境和误区,第四章探讨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面临的困境与误区,汉族作家带着汉族身份进入藏族,这种双重身份和双重文化的碰撞带来的疼痛和焦灼以及主流文化的影响让他们的西藏书写更丰富,也更有意义。不管如何,汉族作家的西藏书写丰富了西藏文学,给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血液。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旨在分析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独特性,深化对这一跨文化写作想象的认识。
【关键词】:汉族作家 西藏想象 书写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第一章 90年代以来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文化背景12-19
  • 第一节 文化的失落与追寻12-14
  • 第二节 文学消费主义的兴起14-16
  • 第三节 生态文化新命题16-19
  • 第二章 汉族作家笔下的藏地想象19-31
  • 第一节 传奇神秘19-21
  • 第二节 浪漫诗意21-24
  • 第三节 生态和谐24-27
  • 第四节 哲理思辨27-31
  • 第三章 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策略31-38
  • 第一节 借用民间文化32-34
  • 第二节 追求藏民族的认同34-38
  • 第四章 汉族作家西藏书写的困境与误区38-44
  • 第一节 双重身份和双重文化38-40
  • 第二节 主流文化影响40-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鸣;;突围与归依:礼失而求诸野的精神宿地——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边地书写[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2 李晓峰;;略论我国地域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3期

3 杨春;民族出身与民族文学——兼及民族文学的范畴与界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文;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0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20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