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本文关键词:玉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摘要】:玉器既是礼器,也是一种物质产品。玉器的加工与生产直接关系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出现与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玉喻文"是一种普遍性的批评话语。古代文论家借助于"玉美"模子将异常抽象、难以言传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美玉与美文的相互借鉴、治玉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以玉喻文"折射的是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验和诗性智慧,为化解当前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提供了新思考。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 玉文化 援玉论文 思维模子 文学批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陇右金石文献与古代文学新视野(13BZW094)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近十多年来,“失语症”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关键词,这说明了当前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尴尬局面。“进入21世纪中国美学需要突围、需要创新。创新的要诀在于寻找独特的审美文化的自有密码,而不是刻舟求剑地运用别人在自己经验之上提升的理论,特别是所谓放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振环;;明清西方耶稣会士的地理学汉文西书与中韩学人的“世界意识”[J];韩国研究论丛;1999年00期
2 王惠苑;;对张衡地动仪功能的几点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秦静良;;朱熹“格物致知”论的自然哲学意蕴发微——兼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朱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斌;;望山与炮规——古代远射武器瞄准器具考[J];机械技术史;1998年00期
5 郑绵平;卜令忠;;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1期
6 吴凤鸣;;矿物术语的溯源[J];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03期
7 吾敬东;中国传统思维笼统说辨[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8 张晋光;;徐霞客对我国森林资源的考察述论[J];林业经济;2010年11期
9 王殿卿;;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利玛窦来华传教经历简考[J];洛阳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韩振华;;元代《四海测验》中中国疆宇的南海[J];南洋问题;197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一)[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郝用威;;中国最早记载金刚石的文献[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李英;;风水理论科学性验证研究进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5 王春阳;何明跃;杨娜;;我国“翡翠”身世之探索[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飞;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登;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5 傅辉;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徐中原;《水经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杨惠玉;《通报》在西方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角色[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雪梅;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常清华;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平;“诗六义”学术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垒垒;试论中国传统数学的起源与功用观念的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健;关于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高升荣;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生产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玲;科技史教学与弘扬科学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颖;基于磁悬浮效应的测振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孙艳梅;旅游地学视野下的徐霞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青;西方传教士与清康熙朝政关系述论[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皮义仁;富锗—铜铅渣硫酸浸出锗、铜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于奇;自然环境视域下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杨自强;五代时期佛寺建筑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德时;;“中华八千年玉文化研讨会”在苏州举行[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年03期
2 黄春宇;;玉·玉德·玉文化[J];潮商;2012年04期
3 庄关通;玉文化与“玉化”词语琐谈[J];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4 罗会同;内涵丰富的“玉文化”概说[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闲谈玉文化[J];养生大世界(B版);2008年01期
6 ;玉文化篇[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0期
7 曾卫胜;;玉文化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缺席[J];中国宝玉石;2010年06期
8 李婵;徐传武;;《说文·玉部》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玉文化[J];大家;2011年22期
9 戴铸明;奇霖珠宝;翡翠物语;;玉文化的内涵与运用[J];中国宝玉石;2013年04期
10 _5尉;;从《诗经》、《楚辞》看中国古代玉文化[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素娥;;丰富的象征意义 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略论草原玉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员雪梅;;谈谈闪石玉矿的分布、类型、玉文化分区及研究意义[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凡;玉文化中的四种现象[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记者 费云江邋潘宁;玉文化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N];杭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吕禹;名家聚古城 纵论玉文化[N];绍兴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宏坤;从文化品牌到品牌文化[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且末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吾甫尔江·阿不拉;发展玉文化 打造玉城且末[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6 记者 雷新;王伟斌委员呼吁 弘扬中华玉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 云南省珠宝玉石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云南经济日报高级编辑 阮希波;试论“玉出云南”“玉文化云南”的历史必然[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8 杨曼丽;玉文化使者 付东晓[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苍彦;玉文化中的四种现象[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胡有恒;儒家为什么选择了崇拜玉文化[N];忻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畅;汉唐时期儒释道在玉文化中的碰撞与融合[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索朗扎西;《格萨尔王传》引发的藏玉文化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3 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婷;《说文》玉部字之玉文化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荦;新石器时代中国玉文化的区域差异与特征[D];郑州大学;2010年
6 吕凤;论玉在《诗经》中的文化意蕴[D];云南大学;2013年
7 申s,
本文编号:83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3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