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莫言小说伦理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9:45

  本文关键词:莫言小说伦理书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小说 伦理书写 家庭伦理 情爱伦理 国家伦理


【摘要】:莫言小说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直面历史和现实的惨烈,不放弃对人性的吁求和呵护,也不回避人性的怯懦与丑恶,审视个体欲望、个体与家庭、个体与国家的伦理关系,显示了当代作家的现实关怀和历史担当。目前,学界对莫言小说中伦理书写的研究还较为分散,也就遮蔽了问题的重要性。所以,研究莫言小说中的伦理书写具有一定的意义。莫言小说的家庭伦理书写不再是表达脉脉亲情,小说中的家庭结构多是不完整的,父亲形象经常在文本中缺席或被污名化,母亲形象被欲望化书写,兄弟姐妹之间也是竞争的关系,整个家庭处于残缺与畸形的状态。通过将父亲形象悬置,采用儿童视角叙事,莫言有意规避了中心话语,使处于边缘地位的儿童有了发声的可能,体现了莫言对边缘人物的关注和有意识地消解中心。在消解中心之后,莫言试图通过文化寻根来重建新的规范,但是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都缺乏真正的主体性,这种追寻也只能归于失败。莫言小说的情爱伦理书写体现新的思考向度,小说中的情爱以性成熟为出发点,身体的成熟点燃了欲望的烈火。在情爱关系中,夫妻关系没有情感的纽带,妻子只是为了“事业”而存在;与之相对应,情人关系则象征了情欲的自由释放和生命力的张扬。莫言小说以欲望为武器,充分发挥了欲望的破坏性作用,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但同时,传统伦理对莫言还有一定的规约,导致其小说中的人物尝试在妻子与情人之间进行一种妥协。这种矛盾在莫言的创作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此外,莫言没有逃脱男权中心的圈套,那些个性张扬的女性在剥离了人性张扬的外衣之后,依旧只是男性的附庸。莫言重新审视国家伦理践行过程中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新人和国家历史,进而发现国家伦理对乡土社会的蛮横侵入,造成了乡土的灾难,民间伦理的失效,家庭关系的崩溃,人性的扭曲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莫言对国家伦理的反思是在新启蒙主义的语境下进行的,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了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国的想象,这使他的反思存在明显的偏颇。
【关键词】:莫言小说 伦理书写 家庭伦理 情爱伦理 国家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论9-20
  • 1、研究的可行性分析9-10
  • 2、研究现状综述10-16
  • 3、伦理书写内容确定的依据16-20
  • 第1章 家庭伦理: 边缘文化诉求与主体性的失落20-34
  • 1.1 父亲之污名化:边缘文化的诉求22-25
  • 1.2“地母”之欲望化:文化恋母25-29
  • 1.3 兄弟之敌意化:极端化的个体存在29-30
  • 1.4 颠覆之后:一种价值范式的游移30-34
  • 第2章 情爱伦理:人性的张扬与性别的遮蔽34-48
  • 2.1 性征深描:欲望的去蔽35-36
  • 2.2 妻子和情人:道德之缚与生命力的隐喻36-39
  • 2.3 爱欲与文明:情爱话语的四次变奏39-42
  • 2.4 无穷的困惑:人性话语与性别话语的两难42-48
  • 第3章 国家伦理:重审民族国家历史的可能性与限度48-66
  • 3.1 社会主义运动:生存苦难与精神创伤49-53
  • 3.2“社会主义新人”:个人私德的缺失与社会病像53-57
  • 3.3 国家历史:民间视野下的历史压抑与暴力记忆57-62
  • 3.4 反思的限度与成因:后殖民语境与知识分子身份62-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3


本文编号:836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36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