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唐代五言三韵诗论略

发布时间:2017-09-19 03:14

  本文关键词:唐代五言三韵诗论略


  更多相关文章: 五言三韵诗 唐代 起源 发展 结构


【摘要】:五言三韵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本文以《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所统计的五言三韵诗为基础,以诗歌体式研究为中心,侧重讨论此诗体在起源、定型、发展和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正文分三章,第一章以诗体起源研究为中心,在全面梳理先唐五言三韵诗的基础上,认为五言三韵古体脱胎于谣谚,经由文人吸收创作后,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五言三韵律体则起源于齐梁,是当时兴起的“新体诗”的一种,在声律与题材取向上显示出与宫体诗风的密切关系。第二章以诗体的定型与发展为研究对象,对于五言三韵古,将其置于初唐齐梁诗风盛行的背景下探讨,认为陈子昂从语言、对仗、结构等方面奠定了唐代五言三韵古体的基本特征;对于五言三韵律体,则联系初唐声律理论和诗体创作的实际情况,认为五言三韵律体最早定型于盛唐,促使其定型的因素,除初唐声律理论外,最关键的因素应为入乐的实际需要。对于诗体定型后,五言三韵古、律体的发展道路,则侧重探讨此二体在体式上交融与分离的过程,认为中晚唐的五言三韵古体在声律、对仗、结构等方面与律体越来越趋近,呈现出交融的态势,但亦有孟郊、曹邺等诗人,通过对汉乐府的学习,能够固守住五言三韵古体的“本色”。第三章以诗体的结构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五言三韵古、律二体的结构方式,认为五言三韵古体的结构,能够使诗歌生发出深情远韵,产生深婉含蓄的艺术效果;而五言三韵律体结构则容易产生声调不协、意脉断裂等弊病,这是唐代五言三韵律普遍成就不高的重要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提升,并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五言三韵诗 唐代 起源 发展 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一、研究现状综述9-11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1-12
  • 第一章 五言三韵诗的起源12-23
  • 第一节 三韵诗的定义12-14
  • 第二节 谣谚与五言三韵古体的起源14-17
  • 第三节 五言三韵律体的起源17-23
  • 一、从理论到实践——五言三韵律体篇制的定型17-20
  • 二、宫体诗风对五言三韵诗的影响20-23
  • 第二章 唐代五言三韵诗的定型与发展23-39
  • 第一节 陈子昂与唐代五言三韵古体的定型23-26
  • 一、齐梁诗风笼罩下的初唐前期五言三韵诗创作23-24
  • 二、声律、结构与风骨——陈子昂对五言三韵古体的改造24-26
  • 第二节 诗歌入乐与盛唐五言三韵律体的定型26-32
  • 一、初唐声律建设与五言三韵律体关系刍议26-29
  • 二、盛唐五言三韵律入乐情况考察29-31
  • 三、诗歌入乐与五言三韵律体定型31-32
  • 第三节“古律融合”与“固守本色”——中晚唐五言三韵诗的发展32-39
  • 一、中晚唐五言三韵古、律体的融合趋势33-36
  • 二、固守本色——孟郊等人的五言三韵古创作36-39
  • 第三章 唐代五言三韵诗的结构特点39-51
  • 第一节 五言三韵古体的结构方式39-42
  • 一、单一场景、顺序描写40-41
  • 二、场景塑造与议论抒情相结合41-42
  • 第二节 五言三韵律体的结构方式42-45
  • 一、省略四韵律体中二联的写景成分43-44
  • 二、省略四韵律体中的抒情成分44-45
  • 三、其他成分的省略45
  • 第三节 五言三韵古律二体结构方式对艺术效果的影响45-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唐代五言三韵诗创作情况一览表55-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立斌;《战迹游踪》──五言诗选粹(五言绝)[J];南宁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王松柏;;五言排律·无题漫吟[J];泉州文学;2013年11期

3 丁占武;;五言五首[J];诗潮;2008年04期

4 于清波;;五言小诗二首[J];青海湖文学月刊;2010年08期

5 王家旭;;五言二首[J];北大荒文学;2002年03期

6 丁贵生;;六秩述怀五言二百四十五韵习作长诗[J];娘子关;2003年01期

7 巫称喜;试论五言近体诗组合与选择原则[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童欣;春耕大生产(五言自叙诗)[J];甘肃农业;2004年04期

9 曾肖;南朝五言八句诗的组诗形态与题材类型[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李荀华;试论五言古诗对仗的律化[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锋;;五言·赞粟裕将军(外一阙)[A];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6年

2 兴膳宏;钱鸥;;五言八句诗的成长和永明诗人[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3 ;御制圆明园诗目录[A];《圆明园》学刊第四期[C];1986年

4 张怡菊;;在中学推广吟诵的体会[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王坤宁;湖南出版集团力推“新农村五言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北京 马双成;郑乃s值囊桓毙惺槲逖粤猍N];中国文物报;2013年

3 东莞党校教师 王金豹 留美学者 姜晨 企业高管 王淑颖 大学教师 止凡 资深媒体人 柳五;五言堂[N];东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邓利良;当代“三字经”[N];湖南日报;2014年

5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上)[N];学习时报;2005年

6 唐彬;读懂东莞把握时代脉搏[N];东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汪瑗《杜律五言补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顾昊;唐代五言三韵诗论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江南;唐代五言排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曾肖;南朝五言诗篇制的演变——兼论五言八句诗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安静静;晚唐五言古诗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严静;两汉文人五言诗与五言乐府之比较[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晨;西晋五言诗歌之规范诗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宫立华;李白五古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叶星星;赵lx《杜律五言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陈瑞芝;阮籍五言《咏怀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9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79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