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
更多相关文章: 文体观念 发生标志 文体运用 制度设置 文体谱系
【摘要】:"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中国文体学史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文体观念发生的标志,在于人们清晰地认识并重复使用了某一文体体制的特点,或者说,在于对文体自身形态自觉意识的出现。最初的文体观念,是在文体运用或对文体的明确命名与称引中体现出来的。文体观念并非瞬间发生、一次完成的,往往是一个复杂、含糊甚至反复的过程。早期文体特定体式的重复出现,大致有功能性重复与艺术性重复两种情况。在制度设置中所发生的文体观念,是在制度设置之初就被规定、被约束的,伴随制度的设置与实施而发生。中国早期的文体谱系观念的发生是基于礼仪、政治与制度建构之上的,许多文体功能、文体类别是从文体使用者的身份与职责延伸而来的,与之共同构成文体谱系。由于早期的文体写作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礼制的规定也就成为文体写作的重要标准,从而直接影响相关文体观念的发生。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由于受到礼学的影响,非常强调仪式感和秩序感,因此中国早期不少文体形成一种庄重、敬畏、虔诚甚至是神圣的特殊况味。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文体观念 发生标志 文体运用 制度设置 文体谱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一、“文体观念的发生”及其标志 “文体观念的发生”是研究中国文体学史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文体观念发生的原因、途径、形态与标志。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人的思维、语言形式与社会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研究文体观念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2010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语言科学;2009年06期
2 ;“2010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外语研究;2010年01期
3 ;2010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J];当代语言学;2010年02期
4 ;“2010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通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5 谷若峥;;浅谈高校本科法语文体学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6 ;“2012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2012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现代外语;2012年01期
8 ;2012年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英语研究;2012年01期
9 施旭;现代文体学源流探[J];教学研究(外语学报);1987年04期
10 ;“2014年第五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会议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建立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颖;朝鲜韩国文体论研究的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启才;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敏;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恩萧的性格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叶璐;语言、文体与女性意识[D];西南大学;2015年
3 司文;《瑞普·凡·温克尔》的功能文体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4 杜丽霞;“语境·语义·文学心理”文体学再验证[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琴;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的人物塑造[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李慧;功能文体学指导下的合同翻译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陈晶辉;功能文体学下的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李由;中英新闻语言文体学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艳僊;文体学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彭飞;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中金陵判词的翻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0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8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