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7:08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张爱玲小说 古典意象 审美内涵 文学价值


【摘要】:20世纪40年代,在现代作家向西方文论学习创新,救亡题材的文学作品借助政治效力强力推行,国内外战争局面风雨突变的形势下,孤岛上海的异数作家张爱玲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异军突起。在她风趣俏皮的散文中,《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等小说的细节被她信手拈来,若将散文中涉及的创作理论与小说两相比照、仔细推敲,甚而能发现她的小说中多处人物对白、意境营造、服饰外貌等或多或少都有模仿或是再书写古典意象的痕迹,由月亮、镜子、胡琴、戏曲等组成的意象群落已被她不动声色地巧妙化用,营造出古典而不失现代的氛围。条分缕析地梳理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既能探源她对古典小说和诗词的继承,又能从美学角度品鉴她小说中的意象美感。本文以古典意象的内涵和意蕴为切入口,分门别类细致梳理张爱玲小说的古典意象、综合分析其美学价值、纵向比较其发展脉络,并尝试深入探讨其源头所在。绪论部分综合介绍了张爱玲古典意象研究的历史背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及古典意象的发展脉络,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己公开发表的相关专著及期刊论文,梳理了古典意象从先民时期到清朝末年的流变情况,介绍了本篇论文对古典意象的定义。第一章整理归纳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全章将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分为色彩、声音、家居、空间、自然五部分剖析,并就小说中频繁出现且意义繁杂的古典意象如红白二色、胡琴声、镜子、太阳、月亮等重点阐释,既点明这些意象在小说中营造出的常见氛围,又举例论证它们的多样性。第二章综合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古典意象的作用。全文分叙事功能、修辞功能和美学功能三方面探讨,尝试既从点的角度发现美学价值,又从面的立场综合把握,利用现有的美学理论结合文本阐述古典意象的作用,分析古典意象在推动情节发展、构成人和物新颖比喻、象征人物命运、烘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第三章尝试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古典意象的源头。着眼作家的童年生活、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阅读偏好,本章尝试梳理诗词之源、古典小说之源和戏曲之源三条线索,并通过列举《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材料佐证观点,结合色彩意象、服饰意象、镜子意象、人物形象四个角度分析,从京剧、昆曲、评剧、申曲挖掘源头价值。第四章纵向比较张爱玲小说古典意象的前后期变化。本章立足张爱玲的作品和生平纵向探讨意象的前后期变化,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阅读状况及女性视角四方面入手,试图从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题材、创作语法、创作问题三方面找出张爱玲小说意象独创性的原因。通过以上四章内容的梳理与论述,本文试图以“古典意象”为切入点综观张爱玲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希望这种由作家生平到作品群象,由前期写作到后期变化的差异可以启发大家更多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古典意象 审美内涵 文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2
  • 第一章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12-23
  • 第一节 色彩意象12-14
  • 第二节 声音意象14-16
  • 第三节 家居意象16-18
  • 第四节 空间意象18-20
  • 第五节 自然意象20-23
  • 第二章 张爱玲小说中古典意象的作用23-30
  • 第一节 叙事功能23-24
  • 第二节 修辞功能24-25
  • 第三节 美学功能25-30
  • 第三章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源流探析30-41
  • 第一节 诗词之源30-32
  • 第二节 古典小说之源32-37
  • 第三节 戏曲之源37-41
  • 第四章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前后期变化41-48
  • 第一节 意象选取和意蕴的变化41-42
  • 第二节 前后期意象群落变化的原因42-44
  • 第三节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独创性原因探析44-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8
  • 致谢58-6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本文编号:882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82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