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文子》新论—互文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20 02:21

  本文关键词:《文子》新论—互文性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互文性 《文子》 《庄子》 田文 先秦诸子文学


【摘要】:本文使用互文性理论探讨了《文子》成书的源流,参考战国其他文献和信息,明确该书完成于战国后期,而其作者很可能是孟尝君田文。本论文通过对《文子》论道性质及行文特征的分析,认为是一部以道家为主,揉和了儒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观点的杂家著作,从而明确它在先秦诸子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思想史价值。本文还论述了《文子》并非一部伪书,而是诸子重要文献,同时具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应该写上《文子》的相应一页。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诞生的一种文本理论。该理论主要涉及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例如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同时也渗透进了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可以说,互文性理论的涵盖面非常广阔,现今已表现在人文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中。国内的学术界出现了不少以互文性为视角来分析文学文本和文化现象的论文和专著。但是少有人用互文性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著作,更鲜有人讨论过《文子》。利用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笔者梳理《文子》中受《庄子》影响的实例和书证,并提出了一些佐证,从而明确这两部著作的互文关系和互文方式,即《文子》在行文上借鉴了《庄子》,主要的方式为词汇借用、直接引用、搓揉和改写。《文子》与诸子思想的互文关系则体现在它搓揉了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兵家等学说,而又融会道儒为主。行文中,《文子》实际上受《庄子》的影响甚深,其遣词造句方面也多效仿《庄子》。但与《庄子》以寓言故事行文不同的是,《文子》时常有散文和赋作结合的情况。
【关键词】:互文性 《文子》 《庄子》 田文 先秦诸子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文献综述7-12
  • 绪论 互文性方法论的提出12-14
  • 第一章 《文子》成书渊源14-31
  • 一、《文子》成书于《庄子》后14-22
  • 二、与《文子》相关的佐证22-31
  • 第二章 《文子》论道31-54
  • 一、《文子》论道的特点31-35
  • 二、《文子》儒学观35-40
  • 三、《文子》的民本思想40-49
  • 四、《文子》与其他学说49-54
  • 第三章 《文子》之文54-61
  • 一、韵文54-55
  • 二、辞赋55-57
  • 三、妙语连珠57-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廷洽;;《文子》作者考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释文[J];文物;199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刚岩;《文子》成书及其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洁;《文子》文本考释及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5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85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