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谣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1:00
本文关键词:先秦谣谚研究
【摘要】:谣谚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广泛地分布在古今著述之中。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原本是在社会上口头流传的。所以,这也决定了其零散分布于书籍中的特点,先秦谣谚亦是如此。先秦至汉代的典籍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谣谚资料。本文以从这些典籍中辑录出来的谣谚条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历代的谣谚辑录和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宋代到清代,学者对于先秦谣谚的关注,是以搜集整理为主的。民国的“歌谣运动”开启了全方位研究谣谚的序幕,除了整理搜集之外,还从本体的追问开始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先秦谣谚纵跨上古传说至春秋战国时期,内容丰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上古时期的歌谣飘渺难觅,所存部分全赖追记,还有不少根据史书伪造的歌谣。夏商歌谣亦存世不多,许多歌谣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惟至周代,谣谚蓬勃兴起。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谣谚,典籍中俯拾即是。有表现政治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歌谣,也大量涌现了蕴含智慧的谚语。这一时期的谣谚还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形式特点。以歌谣来说,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代,歌谣的体制不断发展演变,由最初质朴的二言衍生出四言、七言等多种样式;在此过程中,歌谣还显现出了南北方风格上的差异。谚语体制短小,在形式上呈现了稳定的以四言结构为主的特点。
【关键词】:先秦 谣谚 内容 艺术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7-12
- 1.1.1 搜集整理阶段——宋至清7-9
- 1.1.2 综合研究阶段——民国时期9-11
- 1.1.3 多角度深入阶段——建国后(80年代后)11-12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12-14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14-15
- 第二章 上古歌谣的内容及相关考释15-21
- 2.1 遗存的远古歌谣15-17
- 2.2 传说中的上古歌谣17-21
- 第三章 夏商歌谣的内容及相关考释21-26
- 3.1 夏代歌谣21-23
- 3.2 商代歌谣23-26
- 3.2.1 几则商代歌谣23-24
- 3.2.2 甲骨卜辞中的歌谣问题24
- 3.2.3 商周易代之际的歌谣24-26
-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谣谚26-41
- 4.1 表现政治生活的歌谣26-34
- 4.1.1 对美政的歌颂27-29
- 4.1.2 对恶政的讽刺29-31
- 4.1.3 政治童谣31-34
- 4.2 表现私人情感的歌谣34-38
- 4.2.1 体现士的情怀34-36
- 4.2.2 体现哲学见解36-37
- 4.2.3 体现女性心声37-38
- 4.3 表现生活智慧的谚语38-41
- 第五章 先秦谣谚的艺术特点41-48
- 5.1 先秦歌谣的艺术特点41-45
- 5.1.1 北方歌谣的特点41-43
- 5.1.2 南方歌谣的特点43-45
- 5.2 先秦谚语的艺术特点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5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6-67
- 致谢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颖;;成人的童话,成长的寓言——解读几米的童话绘本《月亮忘记了》[J];作家;2009年16期
2 张燕;;南京古建筑遗产及其雕饰之艺术特点与生存状况调查分析[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3 潘豫伟;余向东;;人性的拷问——由汶川大地震艺术再现而引发的[J];电影评介;2009年07期
4 徐斯佳;;浅析音乐剧《猫》的艺术特点和演唱特征[J];大舞台;2012年02期
5 郭仁昭;民歌的流变及特点[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年02期
6 谢冰;;幼儿舞蹈的艺术特点与教学目的[J];音乐大观;2014年01期
7 强音;刘晓刚;;生命之木—丝织品中树纹的设计美[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8 汪珏;;福列安魂曲《奉献经》的艺术特点分析[J];歌海;2010年01期
9 李百鸣;姚瑞江;王龙;;中国画城市山水题材的前身与萌芽[J];艺术研究;2014年01期
10 孙延泽;;敦煌舞的艺术特点与舞蹈技巧研究[J];大舞台;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麻秋红;先秦谣谚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孙健美;试论歌剧《西施》中西施扮演者张立萍的人物塑造和唱段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8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0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