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枝词看清代蒙古地区的地域风俗民情
本文关键词:从竹枝词看清代蒙古地区的地域风俗民情
【摘要】: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歌样式,以吟咏风土为主要内容,题材自由且多样化,在“咏风俗”、“歌民情”中,始终与百姓生活保持密切关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域文化色彩。蒙古地区竹枝词的创作是从元代开始的,历明、清两代,共有传世作品450多首,数量虽不多,但因其真实的记录了边塞地区的地域风貌与民俗风情,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意义。内容上主要记述上都的地域风貌、气候特征、风情民俗、奢华的宫廷宴饮生活、宫殿建筑等。明代创作蒙古地区竹枝词的诗人只有徐渭,主要记述了河北北部与今内蒙古边境一带蒙古族的世俗生活。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的创作发展进入繁盛阶段,共有21位诗人,创作了320首作品。在表现内容、描写地域范围和语言上都有一些新的突破。地域风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描写了蒙古地区气候特征、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沙漠、草原、山川、河流等自然地域景观。也描绘了蒙古地区的名胜古迹、动植物、地方风物以及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蒙古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情。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反映了蒙古地区的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包括生产劳作习俗,衣、食、住、行习俗,婚礼丧葬,宗教信仰等习俗,为民俗学、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地域文学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作家个性的影响,更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受描写内容的影响,在意象选择上、语言上、相关艺术手法使用上形成了粗朴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清代 蒙古地区 地域 竹枝词 民俗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 竹枝词释义8-9
- (二) 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所涉及的地域9-10
- (三) 研究综述10-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一、蒙古地区竹枝词概述12-19
- (一) 元代蒙古地区竹枝词12-13
- (二) 明代蒙古地区竹枝词13-14
- (三) 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14-19
- 二、竹枝词反映的蒙古地区地域风貌19-29
- (一) 蒙古地区气候19-20
- (二) 蒙古地区自然风貌20-23
- 1. 沙漠景观20-22
- 2. 草原景观22-23
- 3. 山川、河流景观23
- (三) 蒙古地区风物23-29
- 1. 名胜古迹24
- 2. 蒙古地区典型动植物24-27
- 3. 丰富的矿藏27-29
- 三、竹枝词反映的蒙古地区民俗文化29-42
- (一) 物质民俗29-36
- 1. 游牧狩猎生产民俗29-30
- 2. 农业生产民俗30-31
- 3. 生活民俗31-36
- (1) 饮食民俗31-33
- (2) 居住民俗33-34
- (3) 衣饰民俗34-35
- (4) 交通出行35-36
- (二) 精神民俗36-42
- 1. 婚嫁民俗36-37
- 2. 丧葬民俗37-38
- 3. 日常礼仪民俗38-39
- 4. 宗教信仰民俗39-40
- 5. 娱乐游戏民俗40-42
- 四、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粗朴的艺术特色42-48
- (一) 选择具有粗朴特色的意象43-45
- (二) 语言使用上表现出粗朴的特征45-46
- (三) 相关艺术手法的使用表现出粗朴的艺术特色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传勇;;浅析1911年—1917年俄国在外蒙古地区贸易的畸形发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光国,徐晓光,洪玉范;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5年04期
3 陈光国;徐晓光;洪玉范;;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朝格满都拉;;蒙古地区山祭与社会变迁——以若干典型的山祭为例[J];蒙古史研究;2007年00期
5 博嘉;;试论清代蒙古地区喇嘛教度牒管理制度[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6 穆]臣;;试论清代东蒙古地区的商业发展[J];东北史地;2004年06期
7 金海;近代喇嘛教与蒙古地区政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贾原;;从清政府对喇嘛教的限制看蒙古地区政治态度变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周建波;;旅蒙晋商在蒙古地区的开发与经营[J];中国地方志;2009年02期
10 那顺达来;;蒙古地区区位方向及其对清代文献记载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朝格满都拉;;蒙古地区山祭与社会变迁——以若干典型的山祭为例[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张岱玉;;元代蒙古地区行中书省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3 苏德毕力格;;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筹划设省[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4 金峰;;清代蒙古台站的管理机构[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5 谢咏梅;乌日汗;;清代阿拉善蒙古地区查嘎沁阿拉特考略[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6 张晓东;;灵悦寺现状勘察与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7 金峰;;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8 卢明辉;;辛亥革命与蒙古地区的“民族运动”[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9 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10 卢明辉;;辛亥革命与蒙古地区的“民族运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张沛;中国专利周内蒙古地区专交会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王宇;创办民族学校 发展卫生事业[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世满;晋蒙“粮油故道”兴起论略[N];光明日报;2007年
4 魏铎;民族和谐的塞外青城[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静;蒙古地区壳幔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赛音德力根;蒙古地区寺庙辩经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金山;清代蒙古地区地方立法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乌云毕力格;论《苏布喜地》及其对蒙古箴言诗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仙芝;从竹枝词看清代蒙古地区的地域风俗民情[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张瑞晶;2014年内蒙古地区热点舆情事件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3 王晓燕;清朝蒙古地区司法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鲁宁;清朝对蒙古地区宗教政策及宗教立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袁晓凯;清代蒙古地区司法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牧其尔;清肛漠南蒙古地区驿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弓;论清代绥远地区的厅[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贾贺敏;清代漠南蒙古地区自然灾害与蒙古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朱立东;藏医学在卫拉特蒙古地区的传播[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翁道乐;清在漠南蒙古地区的军事驻防体系[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7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6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