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1:17
本文关键词:羊士谔研究
【摘要】:羊士谔是一位中唐诗人,关于羊士谔生平记载的资料并不多。关于其各类资料零散地存于一些书志目录、诗人传记、诗歌选本和诗文评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羊士谔诗歌的流传。羊士谔诗歌101首,诗体多样,内容丰富,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气格昂然,不落卑调,亦有不少广受好评的诗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章从羊士谔生平和作品两方面具体展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对羊士谔生平进行相关补充,包括其籍贯、生卒年及交游三个方面。第二章对羊士谔作品流传情况进行考证,整理并梳理羊士谔诗集流传情况、考察历代诗歌选本对羊士谔诗歌收录及批评情况,并对其存疑的六首诗歌分别进行考辨。第三章重点研究羊士谔诗歌题材与内容,其诗歌题材主要包括抒怀诗、酬赠送别诗、咏物诗等,诗歌内容包含多重情感,有表现对功名利禄之追求;有表达对故乡亲人之思念;有流露对自然景物之喜爱;有抒发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之感慨;有抒发对隐逸生活之向往等。羊士谔诗歌内容丰富,感情真挚,不造作,不偏激。第四章探讨羊士谔诗歌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于其诗体多样、长于五律;清空淡雅、哀而不伤;妙造梁《选》、善用典故;气格昂然、不落卑调等几个方面,并探讨其诗歌所具有的清雅诗风与感伤基调特征与大历诗人之关系。第五章将羊士谔置于中唐历史发展的视野下进行横向研究,考察其与白居易及《诗人主客图》之关系。通过重点考察与分析其诗歌中凸显的植物类意象与郡斋诗,探究其诗歌所具有的写实性与情感内敛性及其原因。并通过羊士谔这一普通个体研究所呈现的一般特征探讨中唐时期文人由关注外在世界而转向关注内心世界,文学情感由外向内转变之普遍特征。
【关键词】:羊士谔 中唐文学 诗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9-11
- 第一章 羊士谔生平补考11-25
- 第一节 籍贯11-13
- 第二节 生卒年考13-17
- 第三节 交游17-25
- 第二章 羊士谔作品流传考25-43
- 第一节 羊士谔诗集流传情况25-29
- 第二节 历代诗歌选本中羊士谔诗歌选录情况29-36
- 第三节 疑作考辨36-43
- 第三章 羊士谔诗歌内容43-58
- 第一节 咏怀诗45-49
- 第二节 酬赠送别诗49-54
- 第三节 咏物诗54-56
- 第四节 羊士谔思想倾向56-58
- 第四章 羊士谔诗歌艺术与风格58-77
- 第一节 诗体多样长于五律58-64
- 第二节 清空淡雅哀而不伤64-68
- 第三节 “妙造梁《选》”善用典故68-74
- 第四节 “气格昂然不落卑调”74-77
- 第五章 羊士谔与中唐文学的发展77-87
- 第一节 羊士谔与白居易及《诗人主客图》关系77-81
- 第二节 羊士谔与中唐诗歌主潮—情感由外向内转变81-87
- 结语87-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9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晓音;;中晚唐的郡斋诗和“沧洲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刘青海;;试论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徒诗艺术的扩张和深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武光杰;;从《唐诗品》看徐献忠的唐诗论评[J];文学前沿;2009年01期
4 宋立英;;从张为《诗人主客图》看元和诗分派的局限性[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2期
5 马自力;论中唐文人社会角色的变迁及其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于志鹏;中国古代咏物诗概念界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周郢;泰山羊氏文化述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2期
8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杨明;;浅论张为的《诗人主客图》[J];文学遗产;1993年05期
10 松浦友久;林岗;;中国古典诗的春秋与夏冬——关于诗歌的时间意识[J];诗探索;198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本文编号:967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6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