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九叶诗派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鲁迅与九叶诗派关系研究
【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拓荒者,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而九叶诗派则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国统区”,又在20世纪80年代因《九叶集》的出版而声名鹊起,继而成为文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研读鲁迅和九叶诗派,笔者发现,九叶诗派明显继承了鲁迅的精神气质,虽然九叶诗派同样受到西方现代诗派特别是艾略特、奥登、叶芝等的深刻影响。本选题《鲁迅与九叶诗派关系研究》,宏观上,意欲将其置于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进行研究评价,继而探究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内在的继承与创新;微观上,意欲从九叶诗派对鲁迅文艺“精神内核”的继承出发,综合探讨九叶诗派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特异性,以此加深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后时期的诗歌流派创作特色的认识。本文绪论部分,界定九叶诗派的流派范围,通过概述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突出鲁迅的先锋作用和九叶诗派的后殿军力量。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笔者意欲从文艺观与文艺创作两方面详细阐述鲁迅与九叶诗派共同的文学追求之“韧性战斗精神”及其内在存在的“影响与继承”的联系。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二章,笔者同样意欲从文艺观与文艺创作两方面深入探析鲁迅与九叶诗派共同的文艺追求之“严酷的心灵自剖”,在细致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论证鲁迅对九叶诗派所产生的潜在而深沉的精神影响。而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笔者意欲在前两章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大的时代背景探究鲁迅与九叶诗派共同的存在之思——“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继而研讨鲁迅与九叶诗派在“反抗绝望”这一现代主义哲思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从而更深地感受文学的继承性与延续性。
【关键词】:鲁迅 九叶诗派 韧性战斗精神 反抗绝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第一章 韧性战斗精神14-24
- 1.1 文艺观上的“内在认同”14-17
- 1.2 文学创作上的“潜在契合”17-20
- 1.3 九叶诗派对鲁迅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创新20-24
- 第二章 严酷的心灵自剖24-33
- 2.1 文艺观上的“共同追求”24-29
- 2.2 文学创作上的“内在融通”29-33
- 第三章 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33-41
- 3.1 文学创作上的“内在隐喻”33-37
- 3.2 九叶诗派对鲁迅现代主义意识的自觉呼应37-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辉;九叶诗派艺术研究的拓展——读蒋登科《九叶诗派的合壁艺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苑婷;;从贬抑到经典:历史人生的宿命与荒谬——近十年来九叶诗派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马大康;读《九叶诗派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袁可嘉;穆旦;陈敬容;辛笛;杜运燮;唐祈;杭约赫;唐n\;郑敏;;九叶诗派[J];文学界(原创版);2010年04期
5 张岩泉;诗人的聚合与诗坛的分化——40年代与九叶诗派有关的三次论辩述评[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曹卫兵;论九叶诗派与新诗传统[J];唐都学刊;2000年02期
7 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抒情表达方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罗振亚;在现实与心灵的二重空间鸣唱——九叶诗派的本体世界特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辛笛;致“九叶诗派研讨会暨九叶文库入库仪式”主办单位的信[J];诗探索;2001年Z2期
10 蒋登科;九叶诗派对浪漫主义追求的自我超越[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圣贻;;赋有现代意识的抒情“自我”——读辛笛诗作札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斌华;辛笛:“九叶诗派”的“另类”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王辛笛;我看九叶诗派[N];文学报;2001年
3 记者 舒晋瑜;文学界纪念“九叶诗派”代表诗人王辛笛百年诞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陈敢;新诗批评的再批评[N];文艺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智玲;鲁迅与九叶诗派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左佳;九叶诗派的历史生存条件及诗学建树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3 虞又铭;面对时间与自我的诗性思考——艾略特与九叶诗派[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坤;奔突的地火[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庆玲;四十年代九叶诗派悲剧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8年
6 刘超;“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张如波;中国品质的现代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8 龚凤丹;行吟在生命的梦幻世界[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7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