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本质安全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本质安全 超声测距 Buck-Boost 最小点燃能量 燃爆环境
【摘要】:超声波具有不受光线影响、抗电磁干扰等优点,适用于高湿度、强腐蚀、多灰尘的各类特殊工业现场,如物位测量、机械手控制、倒车雷达和机器人避障等。在燃爆环境下,超声波测距技术具有很多应用需求,如在煤矿、化工等燃爆性粉尘和燃爆性气体环境下,电气电子设备必须进行防爆设计,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危害程度取决于引燃引爆源储存释放的能量大小。当设备电路中储存释放的能量高于环境中物质的最小点燃能量时,便会引燃引爆环境中的粉尘或气体,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防爆设计是解决上述危险的有效手段,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加装防爆外壳,但该方法存在成本高、笨重以及可靠性差等问题。本质安全设计则正好能够解决防爆外壳存在的问题,省略了复杂结构而且本质安全,重量轻、尺寸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也使其成为煤矿电气电子设备设计的首选方案。超声波现有驱动理论和方法制约了其在燃爆环境中的应用,各类超声系统在矿井下工作时,由于机械能-电能转换效率受限,驱动超声换能器时需要提供较大的供电电压。传统方法是利用中周变压器进行升压驱动,由于中周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线圈互感电感很大,工作时流过线圈的电流很大并产生很高的储能,远高于环境中物质的最小点燃能量,从而引燃煤矿井下的易燃易爆气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升压技术研究,以期替代传统的中周升压技术,在达到超声波换能器所需电压时符合本质安全要求。由于本安驱动在提升换能系统安全性能的同时需要以牺牲部分驱动能力为代价,为此提高本安驱动下的换能效率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超声换能系统的整体换能效率主要取决于电能传输效率、机械能传输效率和机电转换效率。影响机械能与电能转换效率的重要指标是压电类晶体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由于超声测距系统中压电晶体多采用技术已趋成熟的PZT类压电陶瓷,就压电材料本身,尤其是机电耦合系数方面的效率提升空间已非常有限。因此,本安驱动下换能效率的提升可从电能传输和机械能传输方面实现。为此,研究本安超声驱动的阻抗匹配以求达到电能传输匹配和机械能传输匹配的实现和协调,可提高超声换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分析了Buck-Boost升压电路在电流连续模式(CCM)和电流段续模式(DCM)下的短路释放能量,得出Buck-Boost升压电路在驱动超声波换能器负载时的最大短路电流,以此作为电路本质安全判断依据,得到本安Buck-Boost升压电路参数。随后以所设计的本安Buck-Boost升压电路输出,通过分析超声系统的驱动电路方法和换能器在煤矿使用环境下的特点,总结出超声驱动两种本质安全型超声驱动方法,最后针对两种驱动方式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并对每种超声驱动电路进行了相应的阻抗匹配参数设计,以求达到最佳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总电路的最大储能,设计符合储能要求的超声回波处理电路,显示电路等其它软硬件电路,实现一种本质安全超声测距测距系统,最后针对本本安超声测距系统在正常工况和故障情况下的各点测试波形,并与国标规定的最小点燃能量进行对比,得到本超声测距系统符合本安要求。各类在危险环境下应用的超声测距设备具有技术共性,因此本研究可为燃爆环境下各类超声设备的本安化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本质安全 超声测距 Buck-Boost 最小点燃能量 燃爆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559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6
- 1.2 超声波应用及发展现状16-17
- 1.3 本安电路应用及研究现状17-19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19-22
- 第二章 本安理论及本安供电设计22-44
- 2.1 本安电路基本原理22-27
- 2.1.1 最小点燃能量和最小点燃曲线22-25
- 2.1.2 本安电路设计方法25-27
- 2.2 本安超声测距方案27-29
- 2.2.1 本安测距电路设计流程27-28
- 2.2.2 本安测距系统总方案28-29
- 2.3 本安测距系统供电设计29-44
- 2.3.1 输出型本安供电设计29-32
- 2.3.2 本安Buck-Boost升压电路设计32-39
- 2.3.3 Buck-Boost升压电路实验研究39-44
- 第三章 本安超声驱动电路设计44-70
- 3.1 本安超声驱动电路方案44-52
- 3.1.1 中周驱动电路计算与分析44-46
- 3.1.2 换能器及其驱动方式对比46-51
- 3.1.3 本安驱动电路总方案51-52
- 3.2 高压切换型本安驱动电路52-63
- 3.2.1 切换驱动总电路52-57
- 3.2.2 切换驱动电路本安设计57-59
- 3.2.3 高压切换驱动电路实验59-63
- 3.3 本安光耦转换驱动电路63-69
- 3.3.1 光耦驱动各功能单元63-65
- 3.3.2 光耦转换驱动电路本安设计65-67
- 3.3.3 光耦转换驱动实验67-69
- 3.4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回波处理电路及软件实现70-82
- 4.1 回波处理电路70-75
- 4.1.1 测距功能芯片选型70-71
- 4.1.2 放大电路71-72
- 4.1.3 带通滤波电路72-73
- 4.1.4 峰值检测电路和比较电路73-75
- 4.2 测距系统软件实现设计75-79
- 4.2.1 数据输出格式75-77
- 4.2.2 数据接收程序实现77-78
- 4.2.3 测距数据处理78-79
- 4.3 测距显示报警设计79-80
- 4.4 本章小结80-82
- 第五章 测距系统实验及分析82-94
- 5.1 系统总电路实验测试82-87
- 5.1.1 超声驱动电路测试分析83-84
- 5.1.2 回波处理电路实验分析84-87
- 5.2 超声测距系统故障分析87-90
- 5.2.1 超声测距电路断路分析87-88
- 5.2.2 超声测距电路短路分析88-90
- 5.3 超声测距数据分析90-92
- 5.4 本章小结92-9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4-96
- 6.1 总结94-95
- 6.2 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2
- 致谢102-10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峰;空气中超声波测距系统技术参数的设计和预报[J];声学技术;1989年04期
2 谭晓军;邵达成;;超声波测距技术在自动行走机器人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吴慎山;聂惠娟;吴东芳;付会凯;;智能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白顺先;;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7期
5 杜川;马玉磊;;基于超声波测距的破碎机鄂腔宽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6 陈雁;;低功耗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J];安徽科技;2010年05期
7 李长阳;;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电路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8 刘家亮;邵克勇;来斌;王伟;;基于调频信号的超声波测距在机器人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1年06期
9 李戈;孟祥杰;王晓华;王重秋;;国内超声波测距研究应用现状[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10 戴华平;胡红亮;王旭;王玉涛;钱嘉伟;;基于耦合同步混沌系统的超声波测距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丹;王景中;;应用于机器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德爱玲;朱勇;宝大力;;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杨东勇;蒋静坪;;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器人局部导航[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萍;万柏坤;;超声波精密定位的一种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志勇;;超声波技术在药剂自动添加设备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选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黄林;杨成忠;张君;李佳骏;;地磅系统车检器的设计与实现[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成都 贺炜;一款超声波测距电路的设计与制作[N];电子报;2013年
2 河南 宋战校 摘;超声波测距报警控制芯片4Y2[N];电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仲明;大量程超声波测距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传国;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雷达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孔维正;本质安全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马壮;摊铺机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邹轶;近距离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斌虎;伪随机序列相关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振生;基于温度补偿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杜新珂;超声波测距在智能导盲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洪标;捷变模式下基于稳定统计的超声波测距算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9 王丽娜;基于小波变换高精度在线超声波测距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国军;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5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