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创新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10 12:20

  本文关键词:创新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岗位职责 工作任务 人才培养模式 双进合作 能力递进 创新能力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养成,进行了创新应用型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依据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表明:高职人才培养只有与企业实现"双进合作、能力递进",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系;
【基金】:厦门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010201) 校企合作课程项目(xqkc2014106)
【分类号】:G642.0;TU238-4
【正文快照】: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振兴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黎卫;;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广西城镇建设;2009年02期

2 邬红芳;;“2+2”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8年18期

3 喻彩丽;陈烨;王德栋;王登科;;构建“能力本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1期

4 陈国辉;;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启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4期

7 乔维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春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江涛;;对高职学生“逃课”现象中教师因素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陈星;;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整体优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施丽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浅谈——基于行动引导的教学方法[J];才智;2010年03期

6 邓忍;;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韩新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娟;姚小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方案探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9 张竞存;;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4期

10 王巧莲;谢娟;蔡洪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开发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栾咏红;;基于工作过程情境化教学的研究与设计[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董茜;;以“工作情景”为导向的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昊年;上海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式实训中心”运行效能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华庚;提高民办高职业教育质量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程华安;工作过程导向在《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中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凯歌;高等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东松;工学结合一体化的高职软件开发专业Java方向的课程开发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董小龙;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婷;中等职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田丽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芦笛;中等职业学校IT人才培养方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红华;何云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2 贺秋硕;;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7期

3 黄继明;王向宁;;高职院校基于市场需求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4 邹锋;社会转型中的艺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马书林;反思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J];美苑;2002年03期

6 危莹;高电玻;;高校现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利弊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梁风;宋宝玉;刘占山;李柏松;;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11期

8 高胜利;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5期

9 吴卫;;构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6期

10 钱旭红;;实验对任何学科都非常之重要(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书中,葛玻,蒋建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王进鑫;;适应知识经济变革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江冰,吴如漪,周燕,刘丹平,王萍;“3+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吴秋凤;;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科技与管理;2006年04期

5 刘英;张子文;;打造优势 开拓电力人才培养新高地[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02期

6 张丽萍;李晴;;关于我国高师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综述[J];硅谷;2008年09期

7 董兵海;王世敏;;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丁振源;;关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5期

9 高轩能;张惠华;;从大学生就业难看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7期

10 王秀梅;平萍;;本科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6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166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