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地域性景观探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绿道地域性景观探究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绿道以带状公园的形态在城市中形成“绿色网络”,是将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特色区域、历史遗迹彼此连结的开放空间,串联着人口密集地区、地域性的狭长地带或线性公园。绿道不同于城市公园,它沿城市道路形成直观开放的城市风景带,组成了城市连续并整体的景观风貌,并且具有生态廊道的功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很积极的作用,其地域性特色的成功塑造对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城市绿道地域性景观的营造方式。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学习与推广绿道的积极意义,概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动态;第二章对绿道及地域性的相关理论概况总结,就绿道与地域性的概念、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所在,这一部分通过选取国内外已建成的典型绿道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概括城市绿道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策略:一.结合绿道类型;二.适应自然环境;三.反应地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结合实际状况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研究论证,探讨在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中地域特色构建方法。
[Abstract]:Green belt park in the city to form in the form of "green network", is the park, nature reserve, regional culture, historical sites connected open space, a series of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regional narrow or linear park. The greenway is different from the city park, it formed along the city road direct open city scenic belt, formed a continuous and whole city landscape,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rridor, there i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ccessful creation of special col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ity landscap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ways of constructing City Green Road regional landscape. Firstly,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discusses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learn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Green Road,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overview of Greenway; regional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almost second chapter Case summary, concept of green road and regional,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this part through selecting typical cas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green road has been built to analyze, summariz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city greenway regional landscape from a combination of Green Road:. Type; two. Adapt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ree. The rea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design methods. Finally, through the concrete design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the proposed method, discusse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greenwa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construction method.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宁;李树华;李法红;;园林景观对人体心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8年07期
2 王晓博;李金凤;;康复性景观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辰;裘鸿菲;;纪念性景观中的叙事应用——以武汉市大禹神话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4年02期
4 陈鸿雁;;融于生活的线性景观——广东绿道景观主要路段的整体设计改造[J];美术学报;2014年01期
5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6 龚兆先,谢璇;"拟地景观"及其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南方建筑;2004年01期
7 吴泉源,鲍文东,张祖陆,蔡裕民;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烟台市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肖生春;肖洪浪;肖笃宁;周茅先;;额济纳蒙古族民间景观格局反映的区域环境状况[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9 瞿加荣;;湘潭市园林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J];湖南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10 王欣;谢雄;王];;哈尔滨纪念性景观调查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滨章;李婷婷;;从《欧洲景观公约》看我国景观的安全与保护[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赵洁;林箐;;对当代纪念性景观“纪念性”表达的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捷;唐文跃;张宏磊;;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现象的测量[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邱斓俊;裘鸿菲;;重构城市“绿色”网络——废弃铁路景观的更新设计[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青;胡玉敏;陈玲;陈志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拜泉农田林网景观宏观布局空间表达与定量辨识[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10 谢苗苗;王仰麟;;景观类型的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凌翌;未来五年把龙泉山脉装扮成一条景观风景带[N];成都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爽;让绿色成为今日社区的主题[N];中国花卉报;2003年
3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 尤再健 王兴达;城市街角景观设计初探[N];中国花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肖红生;基于“3S”技术村级景观长期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李丽媛;基于目标系统的景观策划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邓荣根;森林声景观品质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5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卫平;贺兰山—银川盆地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规划[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艳菊;龙门山中北段区域地学景观及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淑娟;帽儿山地区森林景观动态过程及景观生态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顾凤霞;生态城市用地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仁杰;虚拟地理环境中的旅游景观感知度定量计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旧矿区景观恢复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杨笛;以太原西山古典建筑群为案例的山地“大景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亚平;青岛城市景观健康评价与空间结构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旭;城市滨河景观的地区性设计策略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唐立娜;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东北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国钦;景观意象与社区景观策划[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张燕玲;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金秋爽;景观布局与经济效益[D];同济大学;2008年
9 符志华;湘西芙蓉镇景观意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闫新平;六十年来西社村农耕景观时空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38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