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湖北红安绣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2:25

  本文关键词:湖北红安绣活研究 出处:《东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湖北红安 刺绣 针法 艺术特征 传承发展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2003年,我国才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认定工作。在当下的中国,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一方面的原因是传承的断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世界经济、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优秀的手工技艺是必要的。所以笔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总结,并多次深入红安各地进行田野调查,现对红安绣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总结红安地理概况和人文风俗,考证红安绣活发生发展的环境,在红安地理和人文的共同影响之下,红安绣活产品才有丰富多彩的可能。第二,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红安绣活现有的20余种技法,并进行归类总结,这些技法各不相同,但是在绣活产品上相互组合,表现出图案纹样的精髓。在这些技法中有少数是当地的技法,体现红安绣活的独特性,并加以解释说明。第三,收集和汇总红安绣活里的各种图案纹样,将收集到的图案纹样做分析归类,得出红安地区纹样选择的范围,将图案纹样从装饰手法和色彩上进行分析,得出红安地区图案纹样的特征。从而解析红安绣活产品的艺术特征。第四,通过田野调查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红安绣活的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红安绣活虽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红安绣活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做出一份相关的调研问卷,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客观总结,可以得出传承和发展红安绣活这项非遗的可供参考的建议,比如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绣活进校园等。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ongan embroidery . In this context ,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ongan embroidery .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贝虹;;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J];丝绸;2010年04期

2 韩先英;;山西刺绣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丝绸;2011年08期

3 章基凯;;刺绣和纺织品的整理技术[J];上海化工;1986年02期

4 张凤蓉;略谈我国刺绣工艺的发展[J];丝绸;1988年02期

5 包铭新;柳韵;;民国传统女装刺绣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严然;;羌族刺绣的社会文化功能与传承[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郝隽;沈九美;阎永舟;;江南刺绣与山西刺绣在纺织品中的运用比较[J];丝绸;2012年04期

8 缪祥彦;姚洁;;石林彝族刺绣变迁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孙佩兰;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J];丝绸;2001年02期

10 王雅冰;葛明桥;;夜光刺绣品的设计及绣制[J];丝绸;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夏鑫;徐红;;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疆刺绣[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书万;;苗足刺绣的色彩应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石瑞萍;;独具特色的榕江水族刺绣[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詹俊峰;;符号象征与生态环境:楚雄彝绣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潘忠西;;水族剪纸及刺绣工艺调查实录[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洋;长春:刺绣店里觅商机[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朱永杰;四十七团发展民族刺绣工艺[N];兵团日报(汉);2007年

3 冯峰;“中国刺绣艺术馆”隆重开馆[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通讯员 张金山;霍城民族手工刺绣品闯入大市场[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河山;民族刺绣装饰木垒哈萨克人[N];昌吉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走出国门的哈萨克刺绣[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通讯员杨滋惠;刺绣一幅《胡杨》工钱10万[N];昌吉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付凡军 朱马古力;科技为传统刺绣“锦上添花”[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9 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 武俊敏;让刺绣新工艺秀出山西好风光[N];山西科技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温维健;让刺绣告别“四怕”[N];中国纺织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祥彦;旅游与市场化背景下云南石林彝族刺绣的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宋争争;连南排瑶刺绣图式语言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陶海巍;蒙古族“乌拉特刺绣”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高远;楚国科技文化遗产及其展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永燕;刺绣在服饰创意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6 付健;刺绣技法交互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熊有强;苏州市刺绣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8 李秀秀;近代江南刺绣小品与社会生活习俗[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9 冯云玲;定兴传统刺绣在现代高级民族女装中的传承和创新运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熊智;湘西苗绣蝴蝶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7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07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