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微地形营造的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修复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7:07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地形营造的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修复模式研究 出处:《内蒙古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三角洲 退化滨海湿地 微地形营造 修复模式


【摘要】:受气候变化、海陆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本研究选择典型代表区域,分析其具体退化原因,探索植被覆盖和生态功能同步恢复的修复技术,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水分补给减少、降水分布不均以及岸线后移导致的潮汐影响减弱是研究区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同时生境单一化使鸟类栖息功能严重削弱。设计生态工程施工方案,构建了基于微地形营造-水位控制的严重退化盐碱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以实现水分的合理利用和补给,营造多样化生境。2.生态工程实施后,经过1年半的恢复,土壤含盐量明显下降,植被、水域面积均显著增加,裸地面积相应减少。枯水期水域面积增加6.3倍,占总面积的比例由2.1%提升至15.3%,微地形营造区植被总覆盖面积从27.4%上升到37.4%。无论在枯水期还是在丰水期,植被、水域和裸地比例均显著改善。3.底栖动物从无到有开始拓殖,已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4种。摇蚊为先锋种和群落优势种,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也开始出现。自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修复区栖息觅食鸟类共有10目21科74种,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比例为29.7%。鸟类生态型完备,以游禽(52.1%)和涉禽(38.0%)为主要种群,攀禽、鸣禽和猛禽均有出现,候鸟(50.7%)和旅鸟(31.0%)占主要比例。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2017年迁徙期鸟类种类及数量都明显增多,鸟类栖息地功能显著提升。4.比较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3种不同修复模式下的引鸟效果,微地形营造的生态修复模式,调查期的鸟类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明显高于以单纯围封-补充淡水模式形成的高植被覆盖区和无水位梯度生境改造模式形成的廊道改造区,更适合作为在该区域的生态修复模式。综合以上,微地形营造结合水位控制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兼顾景观效果、植被覆盖效果和鸟类栖息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在目前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的恢复中具有更好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Abstract]: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sea land interac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degrad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The research on selection of typical reg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explore the repair technology of vegeta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water supply is reduced, the tidal effects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shoreline shift after lead to weakened is the main factor of coastal wet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birds habitat single function severely weakene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 topography create severe alkali degraded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water level control, rational use in order to achieve water and supplies, creating diversified ecological habitat.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fter 1 and a half years of restoration, the soil salt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vegetation and water area increased, bare land decreased. The dry season water area increased 6.3 times,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area increased from 2.1% to 15.3%, to create a micro topography vegetation covering a total area increased from 27.4% to 37.4%. in the dry season or vegetation in the wet season, water, and bare land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3. began to colonize benthic animal from scratch, has found 14 kinds of benthic animal. Chironomid was a pioneer species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animal, animal and fish, the software also began to appear. From July 2015 to April 2017, habitat restoration area feeding birds a total of 10 families and 21 orders of 74,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key protected birds, birds ecotype ratio of 29.7%. to complete, Youqin (52.1%) and (38%) as the main species of wading birds, birds, songbirds and raptors have emerged, migratory birds (50.7%) and others (31%) accounted for the major proportion.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in 2015, 20162017 years The migration of species and the number of birds period increased, bird habitat features significantly enhance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4. compared 3 different repair mode attractingbirds effec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l of micro terrain construction,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of bird species, quantity and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imple enclosure - added fresh water formation mode high vegetation corridor transformation zone covered area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nsformation mode of water level gradient habitat, more suitabl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above model, a combination of micro topograph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l of water level control has better effect,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landscape, vegetation recovery effect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bird habitat at present, better in th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restoration in the practical and promotion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荣,李培军;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环境保护及其资源持续利用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1期

2 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3 张华;张丽媛;伏捷;康旭;;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湿地科学;2009年04期

4 魏兰;汪小钦;陈芸芝;;近10年福州市滨海湿地变化研究[J];湿地科学;2011年03期

5 孟祥江;朱小龙;彭在清;黄勇;吴良忠;;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与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凯云;周海翔;;滨海湿地赶海人[J];森林与人类;2012年10期

7 陈菀;郗敏;李悦;孔范龙;孔凡亭;;稳定碳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8 蒋科毅;王斌;杨校生;吴明;;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J];浙江林业;2014年S1期

9 陈家宽;;滨海湿地是国家的战略资源[J];人与生物圈;2011年01期

10 蒋高明;;假如没有了滨海湿地[J];人与生物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联合国“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示范"项目活动掠影[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2 裘江海;;科学利用滨海湿地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A];中国水利学会围涂开发专委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增奇;陈飞星;李占玲;陈奕;;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4 ;前言[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5 周长久;;“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工作报告[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6 梁琼荣;;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综合管理规划工作报告[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C];2011年

7 张韵;蒲新明;黄丽丽;潘进芬;;我国滨海湿地现状及修复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8 曾聪;;广西滨海湿地和滨海植被的概况[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曹仁江;;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丽丽;揭示我国滨海湿地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N];中国海洋报;2011年

2 张丹平、艾顺军、刘鸿远;中国·曹妃甸滨海湿地渔乐节将于9月28日开幕[N];唐山劳动日报;2012年

3 记者  李向娟;2010年建成滨海湿地保护网络[N];福建日报;2006年

4 林萍灼;保护滨海湿地 维护生态安全[N];广西政协报;2007年

5 齐联;滨海湿地保护亟待加强[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记者 吕宁;我国启动滨海湿地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N];中国海洋报;2009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蔡守秋 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王欢欢;美国:滨海湿地保护法规日益健全[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导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蔡守秋 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王欢欢;欧盟滨海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N];中国海洋报;2011年

9 记者 刘宇雄;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成果显著[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尹文盛 刘艳芳;滨海湿地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及应用示范进入正式实施阶段[N];中国渔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利芳;海平面上升影响下长江口滨海湿地脆弱性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赵晖;围垦对滨海湿地氮循环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张洪霞;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铁循环微生物多样性和电活性[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7年

4 石月珍;滨海湿地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孙宝娣;基于尺度转换的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6 张晓龙;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曹磊;山东半岛北部典型滨海湿地碳的沉积与埋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8 洪荣标;滨海湿地入侵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管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刘志杰;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区域分异及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张曼胤;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黄莉;沿海地区滨海湿地开发与保护分析及珠江口滨海湿地调查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3 于雯;基于GIS/RS的滨海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多尺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常晶晶;生物炭、天然生物质和有机氮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殷盛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格局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郭晓丽;昌邑市国家沿海湿地公园生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徐庆红;福建省滨海湿地遥感变化监测[D];福州大学;2014年

8 阚慢慢;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中氮与磷的积聚特征[D];山东大学;2016年

9 贾华丽;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及方案初探[D];青岛大学;2016年

10 王杰;人工合成麝香在滨海湿地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08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08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