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滨海地区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3 03:43

  本文关键词: 滨海地区 乡村绿道 规划设计 慈溪市 出处:《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滨海乡村地区的景观、资源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在涉海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海洋文化模式与特色。随着滨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固有的自然、乡土文化景观资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损于区域景观风貌和生态质量。滨海地区乡村绿道作为一种针对滨海乡村地区的资源保护、绿地建设理念,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以滨海地区乡村景观资源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总结出滨海地区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特点,主要包括:在生态方面,能够保护滨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景观功能;在景观方面,海洋、海岸线等为主导型开放空间,增强了滨海地区乡村绿道的识别性与特色性;在经济方面,能够带动绿道沿线经济产业,增大海滨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层面与内容;在社会方面,对改善和提升滨海区域软环境、促进滨海地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以景观生态学、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乡村线性空间规划理论、海洋文化景观理论等做为理论支撑阐述了滨海区乡村绿道的影响因素与规划建设特点、类型与组成要素、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对构建滨海区乡村绿道一般性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初步构建资源评价体系,明确了滨海地区乡村绿道的线路和整体布局规划方法;(3)在实践方面,对慈溪市乡村绿道构建进行了实例论证。在对其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基础上,对市域乡村绿道的整体格局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思路、绿道网络布局与构成要素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力求通过构建滨海地区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滨海区乡村绿道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滨海乡村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 rural eco - tourism theory , rural linear space planning theory and marine culture landscape theory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een channel in coastal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 environment , etc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符全胜;蔡永立;;滨海型城区旅游地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周光辉;;水泥搅拌桩在滨海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和控制[J];四川建材;2010年02期

3 张宇;;打造以爱情为主题的滨海休闲绿道——以汕头市濠江区南山湾绿道为例[J];现代园艺;2011年13期

4 杨晶;;依靠绿化促进城区形象,打造滨海宜居生态环境——浅谈绿化在滨海新区形象打造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1年17期

5 赖伟胜;;修复历史记忆,走向滨海渔港社区复兴——厦门市厦港避风坞片区滨海开发初探[J];福建建筑;2008年08期

6 郁琥;;滨海地区中小型给水工程设计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0年01期

7 雷诚;范凌云;;国外沿海开发对中国滨海地区发展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8 魏悌,胡源,张宏晖,孔继伟;天津市滨海地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1996年02期

9 张孟哲;李畅;孙莉莉;;滨海坡地城市的景观构成及景观设计原则——以大连市风景旅游城市的景观构成为例[J];中华建设;2011年02期

10 洪再生;王学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与规划研究[J];时代建筑;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真;徐建华;赵晗;杨广;;重塑滨海地区的新型“人地关系”[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师守祥;;滨海度假区研究综述及我国滨海度假资源开发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刘旭凯;宋广君;杨亮;;滨海新区跨海河通道建设方案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潘丽珍;高军;;青岛市滨海地区规划与实践[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陈媛媛;李鹏;;基于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滨海大学园区规划——控规编制的交叉学科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斌;谭广文;曾凤;谢腾芳;李子华;;浅析滨海地区绿化景观营造技术及应用——以阳江市海陵岛风景区绿化工程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马晓轩;林碧华;;深圳黄田滨海淤泥工程地质特性及跑道地基弹塑性固结变形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滨海地产加速度[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梅传众 武晓庆 陈西艳;滨海地区变身滨海新区[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何立峰;新时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形势与任务[N];滨海时报;2010年

4 记者 张维维 赵贤钰;河北商会滨海设站[N];滨海时报;2010年

5 天津市粮食局局长、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原主任 杨振江;规划引领滨海新区科学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6 金振文邋许惠智;滨海新线投运实现环网运行[N];中国电力报;2007年

7 严奇春;天津电信业积极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N];人民邮电;2007年

8 记者 柳悦;金融创新服务滨海新区[N];天津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聂伟柱 宋本永;滨海新区金融谋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建永;打造中国北方最亮丽最宜居滨海名城[N];秦皇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武灵;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燕;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赵明辉;南海东北部海陆地震联测与滨海断裂带深部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毅;天津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宋伯年;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景观的生态化建设[D];天津大学;2007年

3 孙明将;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孟平阳;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合理化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5 曲秀兰;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轶伦;青岛市滨海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璐;深圳滨海住区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其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林蕾;海域孕育共性 地域造就个性[D];厦门大学;2009年

9 赵丽红;滨海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符琳琳;城市滨海空间设计初探[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6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56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