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春晓”名列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在园林史上,一条有确切年代记述、人工构筑的长堤完整保存千年,这是绝无仅有的。西湖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苏堤作为人文和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其历史真实性以及独特价值和普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本文以杭州西湖苏堤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30个景观样点,对植物的种类和配置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本文通过对植物景观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方法和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对植物种类的组成特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分析,共记录主要物种有44科67属86种。按照生长类型可分为:乔木类30种,灌木类36种,草木类11种,藤本类6种,竹类1种和水生类1种。(2)本文对苏堤的季相变化进行分析,得出苏堤的季相变化分明,观赏特性优。春天苏堤看桃花、夏天看新绿,呈现“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桃柳相间植物景观,可谓桃红柳绿;秋天苏堤上颜色分明,观叶植物为主要看点,红、黄色为主,亦伴有桂花的芳香,也不输春夏的美艳;冬季苏堤上的植物可以说是玉树琼枝,细细品味也是耐人寻味。(3)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两种方法,对苏堤的历史资料进行积累与整合。走访图书馆,并且阅读了申遗资料、西湖文献、西湖志传等重要书籍,为本文储蓄了很多的资源。由此,本文分析了苏堤对于西湖的重要性、不同时代的苏堤、国内外仿造西湖苏堤的案例等。此外,本人还对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对仿造西湖苏堤的特点进行了调查与总结。(4)本文从植物景观种类、观赏特性和植物与造园要素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列举六桥景观、主要的建筑景观、道路、水域等主要景观区域,并且进行深入调查并且绘制相关分析配图,便于更好的阐明苏堤植物空间意境的营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8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路线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查阅
1.3.2 现场调查
1.3.3 数据分析
1.3.4 节点解析
1.4 苏堤景区总体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文化背景
1.4.3 景观格局
1.5 植物景观
1.5.1 相关概念
1.5.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3 杭州西湖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5.4 苏堤的植物景观配置立意
1.5.5 植物景观分布原则
1.5.6 发展变化
1.6 对国内外园林的影响
1.6.1 西湖对国内园林的影响
1.6.2 苏堤对国内园林的影响
1.6.3 苏堤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1.7 植物在园林配置中的运用
1.7.1 园林配置中的植物
1.7.2 植物种类的选择
1.7.3 配置方式
1.7.4 植物的艺术手法
1.7.5 植物空间
1.7.6 景物配置
2 苏堤的总体景观与功能
2.1 西湖的形成
2.2 苏堤的形成
2.2.1 苏轼复整湖堤
2.2.2 筑堤过程
2.2.3 筑堤原因
2.2.4“苏堤春晓”的由来
2.2.5 观赏特征
2.2.6 景观单位
2.2.7 植物特色
3 苏堤景观的历史演变
3.1 南宋苏堤
3.2 元代苏堤
3.3 明代苏堤
3.4 清代苏堤
3.5 民国苏堤
3.6 新中国苏堤
4 苏堤景区植物结构分析
4.1 苏堤景区植物现状
4.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4.2.1 调查范围
4.2.2 样点的确定
4.2.3 调查内容与方法
4.2.4 植物具体数据处理
4.3 植物群落结构与分析
4.3.1 植物种类构成分析
4.3.2 植物重要值分析
4.4 小结
5 苏堤景区植物季节变化研究
5.1 调查内容与方法
5.2 季相景观分析
5.2.1 色彩的联想
5.2.2 春季植物景观
5.2.3 夏季植物景观
5.2.4 秋季植物景观
5.2.5 冬季植物景观
5.3 芳香类植物
5.4 小结
6 苏堤景区的植物配置
6.1 苏堤总体景观布局分析
6.2 苏堤植物景观种植分析
6.3 植物配置总体构成分析
6.3.1 植物景观配置特色
6.3.2 景观视线的特点
6.4 主要节点的植物配置分析
6.4.1 植物与六桥
6.4.2 植物与建筑
6.4.3 植物与水体
6.4.4 植物与园路
6.5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建议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 苏堤主要植物名录
附录2 苏堤主要植物重要值统计表
附录3 植物观赏特性列表
附录4 植物群落调查表
个人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宇;;植物景观的营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2 李晓拴;焦有太;;植物景观应向多层次拓展[J];湖南林业;2006年12期
3 张建伟;;眉山诗书公园植物景观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0期
4 ;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景观[J];广东园林;2008年05期
5 周君丽;廖飞勇;肖莉;王林云;;长沙市立交桥植物景观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6 李欣;周蕴薇;;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J];北京园林;2009年01期
7 ;首届彩色植物景观论坛暨江苏省首届“枫彩·缤纷”杯彩色植物景观[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11期
8 徐丹;杨仁斌;;长沙环保职院植物景观及其改进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9 王斌;冯毅敏;;夏之植物景观[J];广东园林;2011年03期
10 孟瑾;陈良;王月;刘志波;;天津城市广场植物景观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俊玲;太阳岛风景区植物景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军;城市植物景观恢复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丹萍;杭州西湖植物景观历史变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万禹;城市综合性公园主游路植物景观审美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3 钟欢;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架道路行道植物景观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怡雨萤;杨凌树木园植物景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英;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147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7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