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多模态视域下北京市核心区语言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2 21:41

  本文选题:语言景观 切入点:多模态视角 出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语言景观研究如今是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语言景观”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加拿大学者Rodrigue Landry与Richard Y.Bourhis于1997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在该论文中他们把诸如路牌、广告牌、街名、商铺名、建筑名等人们公共场所能见到的标牌统称为语言景观。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倾向于从双语或多语(多种语言在语言景观中的共现)的角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与焦点,以公共场合的语言标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从而使语言景观研究逐步成为一个新颖的跨学科的研究范畴。在我国,语言景观可以说才刚刚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调查发现,国内使用“语言景观”这一术语对该课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甚少,研究成果远远比不上国外。本研究以多模态角度作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Kress and van Leeuwen的图像语法等相关理论,试图从全新的、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解读北京市核心区的语言景观。具体而言,本研究以北京市核心区的三个代表性区域(中关村、西单、琉璃厂)的语言景观(包括建筑名牌、商店、机构名牌、广告牌、海报、提示标注)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主要是图像模态)两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三大区域不同类型的语言景观的模态分布、语言模态与图像模态各自的特征及其所传递的意义潜势、功能以及两大主要模态之间的互动及其相关意义潜势。最后,本文将对三个区域语言景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语言景观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本研究有以下几项发现:(1)在语言景观模态分布上,琉璃厂的语言景观与中关村和西单的语言景观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除提示标识类语言景观外,琉璃厂的语言景观模态单一,多以语言模态的形式呈现,而中关村和西单商业街的语言景观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语言和图像两种模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中关村还是在西单多模态广告牌和海报占比最大。(2)三大研究地点的建筑名、机构名、商店名在语言经验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共同特征。总体而言,建筑名、机构名以及商店名的经验结构主要呈现两大模式:(a)以普通名词为事物语的名词性词组和(b)以专有名词为事物语的名词性词组。另外,不同研究地点的名牌类语言景观在事物语以及修饰成分的选用上与研究地点的特征和功能息息相关。就图像模态而言,分析性过程图像最为普遍,图像一般执行“提供”图像功能。(3)在中关村和西单商业街,广告类语言景观大多以多模态形式呈现,表明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在传递信息、品牌宣传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两者结合具有丰富的意义潜势。就语言模态而言,广告类语言景观主要使用短语、物质类小句和关系类小句。小句一般执行“命令”和“陈述”言语功能。就图像模态而言,动作过程、反应过程和分析过程类图像最为普遍。在西单,反映过程类图像所占比例最大。这些图像一般执行的是“提供”功能,而在西单“命令”功能图像也占据一定比例。而在琉璃厂,广告类语言景观主要是单模态(语言模态)的,语言模态主要使用名词性词组。(4)在三大研究地点,提示标识有两类,一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提示标识,一类是体现各研究地点特色的提示标识。西单商业街和琉璃厂文化街的提示标识具有地域特征。西单的提示标识主要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琉璃厂存在提示标识不足的问题,同时琉璃厂的大多提示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大多是临时简易的纸质标志。就图像模态而言,出现在多模态提示标识的图像主要有分析过程类图像和动作过程类图像两类,图像主要执行“提供”功能。(5)语言景观与公共区域具有相关性,语言景观的特征反应了区域的特征与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莹;;上饶市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03期

2 夏娜;夏百川;;语言景观个案研究——以昆明文化巷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3 万永坤;原一川;;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展述评[J];英语广场;2016年05期

4 陈子娟;耿敬北;;景区提示标识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张媛媛;张斌华;;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状况[J];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01期

6 俞玮奇;王婷婷;孙亚楠;;国际化大都市外侨聚居区的多语景观实态——以北京望京和上海古北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01期

7 彭国跃;;上海南京路上语言景观的百年变迁——历史社会语言学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年01期

8 章柏成;;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12期

9 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田飞洋;张维佳;;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155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5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