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湖湘地区古建筑传统构件雀替的装饰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0:26

  本文选题:雀替 切入点:建筑构件 出处:《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雀替,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附有装饰意味的建筑构件。宋代称为“角替”。最开始是基于力学原理的一种功能构件,之后随之发展成为美学构件,它具有极强的装饰趣味以及深远的文化价值。湖湘地区的古建筑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多民族的才智与创造,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上独具特色的雀替构件,朴实无华的色彩,形神兼备的造型以及精致细腻的纹饰,不仅展现了湘人源远流长的儒道文化以及民俗地域文化,而且充分表现了古时人们高超的手工技艺,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诉求。本文以雀替的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田野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对湖湘地区古建筑的自然、人文环境、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从设计艺术学、符号学、图像学的角度,对雀替的造型、色彩、纹饰进行分析归纳,且对民居、庙宇、宗祠建筑中的雀替构件做以案例分析比对,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涵。此外,通过对雀替的研究,提取具有传统特色的元素符号,与现代设计融合,这对挖掘和传承雀替本身的审美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Abstract]:The sparrow, a unique ancient Chinese with decorative building components. The song is called "angle for." the beginning is a functional component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rinciple, after which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aesthetic component, it has a strong decorative taste and profound cultural value. The inherit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Hunan area carry forward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usion of multi n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on the unique queti component, chastity colors, vivid appearance and exquisite decoration, not only to show the idea of ancient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culture and folk region culture, and fully demonstrated the superb craftsmanship of the ancient people, the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and spiritual pursuit. In this paper the sparrow decorative ar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llection, fiel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ancient buildings of Hunan natur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sis. From the study of art design, semiotics, perspective image, the color of the sparrow shape, ornamentation,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houses, temples, Zong Cijian built the QT component to do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explore the cultural meaning behind it.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xtraction for birds, with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ic elements, fusion and modern design, the mining and inheriting the sparrow aesthetic value itself, has a positive meaning.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玲;郑绍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雀替艺术[J];艺术探索;2015年03期

2 秦宁娇;尹言;;山西寺庙建筑中雀替装饰艺术初探[J];艺术教育;2015年04期

3 谢启芳;杜彬;向伟;郑培君;崔雅珍;张风亮;;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3期

4 郭重孟;;瑞安木雕“雀替”的传承现状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33期

5 米满宁;崔骁;张海桐;;徽州传统建筑中的雀替装饰艺术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4期

6 蔡浩特;陈春亚;高晶璐;;扬州传统民居建筑构件雀替的装饰性表达[J];美与时代(上旬);2014年07期

7 朱志荣;;论艺术的边界[J];艺术百家;2014年03期

8 蒋煜;张乘风;余继宏;;“型微,然俱之以意”——雀替微符号化建筑构件语汇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年05期

9 向汝亭;;小议湖南民间木雕区域性艺术特色[J];艺海;2014年03期

10 向世陵;;“函三为一”与三数的法则[J];周易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明;湖南清代文教建筑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梁变凤;技艺载道,道艺合一[D];山西大学;2012年

3 常清华;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4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戌娜;晋中地区建筑雀替艺术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玉;浅析建筑装饰构件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蕾;雀替艺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魏玖;湘西南地区高椅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

5 李培;现代空间设计中木材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6 邓红仙;清代大木作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飞;清式大木作古建筑斗h1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祖彤;泽州县古戏台调查报告[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琳琪;徽州“商字门”装饰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韩海雷;中国古代龙文化影响下的古代建筑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2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662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