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8:24

  本文选题:农村居民点 + 空间格局 ; 参考:《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农村居民点即农民日常开展生产生活的固定场所,不同时期具不有同的功能与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变加快推进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因此,准确掌握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演变规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对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系列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对促进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区域,基于2000、2005、2010和2013年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库和Arcgis10.1软件平台,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演变过程特征及空间演变驱动力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综合考虑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为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的最邻近指数分布区于0.655-0.666之间,均小于1,其中2000年为0.666,2005年为0.655,2010与2013年为0.662,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空间结构,属空间集聚分布模式。(2)2000-2013年,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在数量、规模、密度、形态以及景观格局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变迁,并正趋于规模化、紧凑性发展。(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呈现快速增长,且具显著的阶段性与区域差异;由2000年的105298.51 hm2上升至2013年的111718.61 hm2,共增加6420.10 hm2。同时,通过对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区)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部分(区)县正趋于紧缩发展。(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较明显,且区域差异性显著,趋于规模化、由分散向集中发展。(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区(县)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西南、东南部城市周边,以及东北环鄱阳湖拥有充足水源、土地肥沃一带,而较稀疏区则分布在西北、东北的山区、丘陵地带。(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区(县)农村居民点形态整体正趋于填充式紧凑性、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且边界效应不明显发展。(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随着研究区总面积的增加,其平均最邻近距离有趋于增大,但其密度和分离度指数均趋于变小,表明正趋于团聚发展。(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有着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受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湖泊)、人口因素(乡村人口变化、城镇化影响)、交通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为众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1)自然因素。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95%以上的农村居民点集聚分布在坡度等级Ⅰ-Ⅱ级(0-6°)中,第Ⅲ-Ⅴ级的居民点呈分散分布;30%以上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第Ⅲ等级(18-31m)的高程范围内,其余依次分布在第Ⅱ、Ⅳ、Ⅴ、Ⅰ等级中;农村居民点距离河流越近集聚分布特征越明显,距离湖泊缓冲区500-1500m,集中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农村居民点,但随着保护鄱阳湖湿地、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其数量明显呈逐年下降态势;而2000-3000 m面积明显增长,正趋于规模化、集中发展。(2)人口因素。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区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变化波动较大、差异较明显,但大体正趋于规模化、集中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速度不仅较快,具有明显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3)交通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速公路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分散分布,规模最小、数量最少;国道省道周边的农村居民点集聚地分布,规模最大、数量中等;县道沿线两侧的农村居民点相对较密集,规模中等、数量最多。其次,离公路距离越近,农村居民点数量越多、面积、规模、密度越大、分离度则越小,2013年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优于2000年。(4)经济社会因素。2000-2013年,导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主要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包括农村人口规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生产环境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等四个方面。(5)政策因素。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退耕还湖、保护鄱阳湖生态湿地等政策的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13年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4)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现状,以期为实现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议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加强保护耕地,严格把控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与监督;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充分发挥好各地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加大社会宣传与教育力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慧敏;叶长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差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2期

2 谭雪兰;周国华;朱苏晖;欧聪;;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2期

3 崔许锋;;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4 任平;洪步庭;刘寅;周介铭;;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5 洪步庭;伍文;;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3期

6 冯电军;沈陈华;;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7 罗Z,

本文编号:1735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735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