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居住区道路体系模块化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保障性住房 + 道路体系 ; 参考:《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已经扩展到计算机行业、工业设计业、建筑设计业等多个行业。为了将模块化的设计手法延伸到景观设计领域、规范行业,同时缩短景观设计的时间、节约成本,本篇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调研、对比分析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对保障性住房居住区道路体系的模块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模块及模块化进行定义和解析,说明了模块化的特点及效益。其次说明了为什么要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阐述了将模块化设计引入景观设计的优势,对模块化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再次,对保障性住房道路体系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项分析。在分析了现状、存在问题及元素的可分解性的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道路体系进行了分解和重组,建立了保障性住房道路体系的模块化系统。最后,对模块化系统里面的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设计分为一级模块、二级模块和三级模块,二级和三级模块是组成一级模块的要素。一级模块由标准模块和接口模块组成,标准模块又分为单体模块和组合模块。运用这个模块化系统能够直接对保障性住房道路体系进行设计。通过对保障性住房道路体系模块化的研究,迈出了将模块化引入景观设计的第一步。相信在行业内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景观设计的模块化系统一定会最终建立起来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dular design methods have been extended to computer industry,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dustry and many other industries. In order to extend the modular design technique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field, standardize the industry, shorten the time of landscape design, save the cost,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and summary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e road system of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and analyzes the module and modularization, and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nefits of modularization. Secondly, it explains why we should carry on the modularization design to the supportable housing, at the same time expounds the advantage of introducing the modular design into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ularization research. Thirdly, the road system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analyzed as a whole and itemi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composability of the elements, the road system of the supportable housing is decomposed and reorganized, and the modular system of the road system of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module in the modular system is designed in detail. The design is divided into one-level module, two-level module and three-level module. The first level module is composed of standard module and interface module, and the standard module is divided into single module and combination module. This modulariz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road system of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directly. The first step of introducing modularization into landscape design has been take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modularization of the road system of supportable housing. I believe that in the industry colleagues work together, landscape design modular system will eventually be establishe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路明,李明,林明星;浅议居住区的道路设计[J];煤炭工程;2003年07期
2 王依涵;关于居住区道路组织规划的研究[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3 林琳,欧莹莹;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居住区演进特征分析[J];规划师;2004年09期
4 秦洛峰;;德国住宅及居住区发展的经验和特点研究[J];新建筑;2006年02期
5 杨洁;高素萍;陈晨;;居住区住宅院落的时空演变[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6 蒋金燕;;济南市旧居住区停车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7 吴恺;;关于居住区道路组织规划的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8 张艳艳;;浅谈居住区道路设计[J];才智;2009年11期
9 李宏彬;刘北京;;广东居住区造型植物的应用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4期
10 葛向荣;;居住区道路及周边环境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顾建波;;汽车时代居住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对策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唯山;高克跃;;快速机动化中的居住区停车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米莉;;保障房建设背景下居住区“人车共存”新模式探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4 李卓;刘刚;姚鑫;苏小明;马剑;;郑州市居住区夜间室外光环境调查与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新强;周涛;;居住区停车位问题及经济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马驰骋;郑兆唯;刘维;王华新;;天津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调查研究——以华苑地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7 苏晓明;马剑;刘刚;姚鑫;;创建和谐的居住区室外照明环境——天津居住区夜间照明质量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肖飞;黄洁;;宜居城目标下的交通宁静化实施策略——以无锡市太湖新城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褚占龙;;基于偏角关系的居住区平面布局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实习生 刘可新 记者 程诚;十七部门须按月公布整治结果[N];大庆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康庆;中小餐馆集中道路 每百米设果屑箱[N];成都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秦建莉 实习生 王玫;老小区整治开始攻坚[N];徐州日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葛强 实习生 李颖璐;限速5公里形同虚设[N];兰州日报;2012年
5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N];中国建设报;2004年
7 严玉蓉 本报记者 杨雁冰;司马村高山移民笑开颜[N];广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苏晓明;居住区光污染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煜;居住区边缘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胡雅岚;既有居住区动、静态交通测评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晨;西安市居住区停车设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旭东;西部村镇小康居住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雷倩;成都市居住区停车场所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立威;北京市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浅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7 曹明梁;旧居住区停车改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何勇;济南市居住区停车位建设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史锦月;既有居住区老化问题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江畅;长沙市旧居住区可持续性更新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4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81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