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寒地居住建筑阳台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寒地 + 居住建筑阳台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我国整体进入城镇化中后期的大背景下,寒地社会对居住建筑的数量需求逐步稳定,居住建筑量化的基本完成将会使之走上对质的追求,居住建筑的设计将会越来越影响其市场价值。与其他地区相比寒地居住建筑的精细化设计还很欠缺,设计的侧重和要点都与其他地域有很大区别。其中,阳台作为寒地居住建筑中性质最为特殊,过渡内外空间的组成部分,其适寒、调节性能被明显低估,缺乏深入的研究,造成与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因此本文立足当代,以寒地居住建筑阳台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居住性、舒适性、绿色生态性等要求,提高寒地居住建筑品质。论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例总结并行的研究方式,以多角度综合的设计思路,将多个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合,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大量的阳台实例进行分类归纳。通过理论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结合,总结阳台对寒地居住建筑的意义,分析影响其设计的因素,并最终得出地域性、当代性和绿色性的基本设计原则。在设计原则的知道下,将当代寒地居住建筑阳台的设计拆解为功能和形态两方面,研究其设计手法。功能层面上,从寒地居住建筑阳台的三大主要功能:人居功能、景观功能和过渡功能入手,研究了寒地环境下阳台功能与空间的自洽、与界面的深层互动和与构造的同生共进。形态层面上,首先对阳台整体的排列组合形态做出控制,然后对阳台个体进行适寒建构,最后对阳台的造型元素进行提炼与分析。居住建筑要建设符合寒地地域要求的高品质居住建筑,对寒地居住建筑阳台进行切实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基础工程。本文以解决寒地居住建筑阳台设计滞后的问题为出发点,试图寻找更加适合寒地居住建筑、有特色、可持续的阳台设计模式与理念,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对我国寒地居住建筑的设计理论进行补充。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ente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s is gradually stable, and the basic completion of the quantific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ll make them face the pursuit of quality.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will affect its market value more and more.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the fin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 is still very lacking, the emphasis and key points of design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 Among them, balcony as the most special nature of the c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ce component, its suitable cold, adjustment performance is obviously underestimated,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resulting in the situation of disconnection with the demand.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contemporary, taking the balcony of the c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s the requirements of its habitability, comfort, green ecology, and so on,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he cold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xamples are used to sum up the parallel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design ideas of multi-angle synthesis a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collect and integrate the literature of many related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A large number of balcony examples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experience and perceptual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alcony to col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design, and finally comes to the basic design principles of regional, contemporary and green. In the knowledge of design principles, th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c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balcony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function and form, and its design technique is studied. On the functional level, starting with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the balcon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 human settlement function, landscape function and transi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lf-consistency between balcony function and space in cold environment, the deep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face and the co-development with the structure. At the aspect of morphology, the author controls the arrangement and combination of the whole balcony, then constructs the individual balcony, and finally refines and analyzes the modeling elements of the balcony.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balcon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 to build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buildings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ld regions. It is a foundation project with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gging balcony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area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and sustainable balcony design mode and concept for cold residential buildings,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design. The design theor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s of China is supplemente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TU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届居住建筑能源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将于2007年举行[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6期
2 ;山东居住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年06期
3 王昭俊;;第4届居住建筑能源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召开[J];暖通空调;2007年02期
4 杨春路;邸玮;张敏;;西安市五六十年代居住建筑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5 冯粤;李凯;;居住建筑传统借鉴[J];建材世界;2009年04期
6 何雨维;何斌;;浅谈成都市优秀近代居住建筑的保护[J];建筑与文化;2013年07期
7 赵喜伦;;试论村镇居住建筑的形式与风格[J];华中建筑;1988年01期
8 胡仁禄;;美国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J];住宅科技;1990年10期
9 郑辟通;;德国居住建筑环境与技术[J];新建筑;1993年03期
10 ;居住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玮;龙惟定;刘仲英;;上海未来居住建筑能耗预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极悦;胡承恩;;歙县明代居住建筑“老屋角(阁)”调查简报[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C];1980年
3 闫祯;李飞;徐礼来;崔胜辉;;城市居住建筑碳足迹与节能潜力分析——以厦门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4 李海承;李玉云;田英;陈桂营;;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李宁;;小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冷供热[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6 曹新彦;王华伟;;“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邱童;徐强;杨建荣;王博;;上海居住建筑能耗水平研究[A];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3年
8 谭良斌;刘加平;;西部乡村居住建筑的能源与环境[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9 臧建彬;钱一宁;金甜甜;;基于居民用电总量的上海居住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白莉;陈朝;李锋;;执行“节能50%标准”与“节能65%标准”居住建筑供暖能耗比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静;银川居住建筑披“保温外衣”[N];中国建材报;2006年
2 边文;沈阳居住建筑执行节能65%标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辜清明;《居住建筑能效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司林;唐山对居住建筑全部进行节能改造[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尹海明 实习生 彭岑昕 戴竺芯;80米以上居住建筑要建整层架空绿化层[N];南宁日报;2013年
6 记者 王龙飞;2015年末,,我省城镇新建建筑20%要变“绿”[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7 记者 马朝丽;对居住建筑全部进行节能改造[N];河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云佳;老年居住建筑需重视设计科学性[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9 记者 吴文杰 通讯员 曹琳;湖北省新建居住建筑接受节能“体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江;我市明确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间距[N];南昌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蒲清平;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建辉;自然通风条件下高层居住建筑周围空气污染物扩散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桑国臣;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Masoud Taheri Shahraein;伊朗居住建筑新型东西外墙构造节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西北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浩;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固定百叶外遮阳节能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铮;青海同仁河谷地区传统聚落与居住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廉超;西安当代居住建筑地域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园;长春市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居住建筑空间布局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6 阮丹;间歇局部懫暖的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高源;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毛松平;基于武汉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评价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9 张潇月;河南现代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和转型[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孟丹;居住建筑室内外PM2.5及其重金属元素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22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02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