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群心理满足的城市美丽街道环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2 15:15
【摘要】: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人们一直以来建设城市的目标之一,街道的物质环境建设也都在尽力满足人们步行出行及审美需求。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汽车等机动交通开始盛行。街道的规划与建设也已偏向于满足机动交通的通畅和快捷为主,忽略了人的步行出行及审美需求,使得街道美景下降,人们步行活动满意度降低。因此,从心理需求的角度研究美丽街道特征,对于提高街道环境品质,促进人群主动地步行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人群心理反映状况评价街道物质环境作为评价依据,以综合评价法作为评价方法,以人群心理需求因子和街道物质环境因子为因子体系,三者共同构成本文的评价体系。其次,本文以重庆主城区的8条生活性街道为调研区域;运用问卷调查法搜集人群心理评价数据,利用谷歌地图、街景地图和现场勘测等方法获取街道物质环境数据;进而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影响人群心理需求的街道物质环境因子;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人群心理需求与街道物质环境之间关系,进而得出满足人群心理需求的美丽街道物质环境特征:形式美特征:街道线性空间序列的统一与变化,街道界面的围合与开敞,建筑的多样和连续、立面通透的保量和保质,高层建筑位置、间距和外型的适宜等特点构成街道形式美的基础特征;绿化植物的点缀与补充,色彩的统一与搭配,节点景观对街道的渗透,街道设施的设计与布局,较少人群和垃圾的干扰是街道形式美的补充和点缀特征,上述基础特征和补充点缀特征共同形成街道的形式美。情景美特征:足够的绿视率,合理的行道树密度,绿化、天空和建筑在视线中的均衡比例,节点绿化对街道的渗透,植物搭配的立体化、多样化,水体的出现与合理设计,室内外相互可见,有效人行道宽度的设计,合理的设施的密度和位置,较少的人流和机动车干扰。内涵美特征:建筑空间、色彩、设施和风貌维护共同表现的街道文化;具有吸引力的景观节点和变化的视线效果以带给人愉悦感;满足人们交流需求的节点、通透性和设施设计。最后,结合实证研究,从形式美、情景美和内涵美3个方面,通过总结相关街道设计方法,提出满足人群心理需求的街道规划策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
本文编号:2498096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齐凯一,叶新贵,孙宝成;初上青藏铁路施工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人类工效学;2002年04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雪倩;倪煜青;章秋萍;;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樊丹;卫生部制定《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玲;基于人群心理满足的城市美丽街道环境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凌小凤;广西农村壮族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49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