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节日剪纸的图形语言解析
【图文】:
术的延续与拓展种用刀具在非常薄的平面上,,剪、刻图案的艺术,通俗就是对材料的镂空技术,远古时代人类在求生的同时就“透空镂刻”的实践。原始的石器、陶器以及打孔技术剪纸都有些许关联。类历史的初期阶段,在长期的劳作中,远古先民逐渐学网等工具,发挥实际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了人类区别于意识的标志。打孔技术的出现是对平面的新的突破,并产生与发展。从这些原始孔洞不难找到剪纸的镂空艺术图 2-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具象图形,大多表现的是平面的具象外形(图 2-2),也有用概括的线条或变形的手法,描绘出了外部轮廓和内部的结构,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上的纹样(图 2-3),刻画的是一头猪的形象,猪的轮廓内部还刻画了花朵和叶子,这反映出了原始先民萌发出的初级审美意识,很多现代剪纸作品里都运用了这个手法,即在一些动物的轮廓内装饰一些别样的花纹(图 2-4),足以看出,中华大地的艺术特点与传承意味深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建国;民俗节日食品中的色素植物与健康[J];中国食品;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贾登炜;曹天才;;重视民俗节日文化,培养国人民族情感——黑河流域节俗文化的总结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何乃川;;端午文化也是一种保健文化[A];2012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姚平怀;;桐城好,祭扫趁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姚成林;;从端午民俗谈屈原精神[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锦文;县域营销:巧用民俗节日拓市场[N];中国保险报;2006年
2 李记;民俗节日应成法定假期[N];厦门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贾君;民俗节日消费在传承中与时俱进[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韩馨仪;永不褪色的民俗文化[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记者 张云宽;过好民俗节日 需要民族自觉[N];湖北日报;2005年
6 关昕;流动的传统有一种迷人的力量[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董云平;省博物馆 让静态的展览动起来[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肖力伟;给民俗节日以时代色彩[N];农民日报;2005年
9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冯骥才;羌去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吴桂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成绩斐然[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清华;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的变迁与女性的生活世界[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安琪;中国民俗节日剪纸的图形语言解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兴明;布依族地方性民俗节日成因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仪;城镇化进程中民俗节日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8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5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