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基因语境下寿县历史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6:49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寿县历史公共空间,研究范围是寿县古城周边环境及其古城墙范围内的历史空间。寿县作为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城内还有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古城墙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宋朝城墙,寿县除了有很多物质文化资源外,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寿县古城整体呈现出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寿县古城内历史建筑及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如今为寿县古城文化的传承塑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实现古城文化复兴的重要起点,其中寿县古城历史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更是重要一环。本文以“谜米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建筑文化基因”传递模型,帮助梳理和认识到寿县历史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公共空间蕴含的传统“观念”内容与空间“载体”形式相对应起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寿县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并为随后的历史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提供功能内容与空间形式方面的设计依据,通过塑造出优质的古城历史空间环境,增强居民对古城“文化基因”的认同感,由此推动古城真正文化复兴。本文对寿县古城历史公共空间的研究过程类似于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转录”过程,而对历史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过程类似于“逆转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不断上升的。这两个过程构成了一次完整的文化传递过程,推动古城文化的发展(进化)。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指出为何要以寿县作为研究对象,为何要使用“文化基因”理论作为古城研究的出发点。并对题目中“历史公共空间”、“建筑文化基因”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与限定。在国内外研究综述中,明确了当代古城的保护理念与更新方法。第二章对“谜米学理论”进行了重新研读,结合文化概念,建立起“观念-载体”的“文化基因”传递模型,进一步演绎出“建筑文化基因”传递模型,将中国系统思维作为传递模型中“观念”的具体内容,梳理出寿县历史公共空间“建筑文化基因”研究思路。第三章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寿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上述研究框架中,对寿县历史公共空间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将“观念-载体”统一于历史公共空间的分析过程,展现出古城历史公共空间营造内在秩序的本质内涵。第四章主要对寿县历史公共空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从第三章所述古城分区建设的四个空间层面进行了现状问题分析,结合当代历史城镇在这四个空间层面的实践效果,为寿县古城历史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并为寿县古城的空间塑造与文化复兴提出五点建议。第五章立足于从“载体”回归“观念”的思路,在具体空间设计层面,为寿县历史公共空间的塑造提出了明确的思路: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并以报恩寺前街区和西门街区为例,展示出古城“建筑文化基因”研究对空间规划设计的指导效果。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14
【部分图文】:
固在中国民众心灵深处的。民众虽然体,但是人们依然在它潜移默化的影活力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国家的发展。古城作为中国传化基因”的影响才展现出如此的中国图 1- 2 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的因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单地按照宋、明、清这样的大时代类型来分,无论从宏观的形胜、星野,还是具体到州物、风俗、灾祥的记载,各个地方均有不同,种建筑文化现象正是在民众的“观念思维”化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民众的“观念思重要形式,所以对古城历史公共空间的设计剖析的,即对民众在历史公共空间营造过程和利用物质条件方式的根本依据),由此才。本文以寿县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处于发国内诸多古城、古镇的情况相似(注重古城筑文化基因”的深入剖析),从而导致各种因”与“建筑文化基因”的概念对寿县古城其文化价值,全方位、多层次地梳理古城公的文化复兴。文化和感知
识到对中-思维”的全面且深面的研究,化的本质、内容、结构与意义的热点视角。术领域,如文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经济主要将“文化基因”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学领域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依然在我国的的作用;还有较多文化人类学者,以生物基之间的关系,从而演绎出多样的中国传统文筑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表 1-3),角度反推“文化基因”的内容,所以出现了度去剖析“建筑文化基因”的内容,这样就图 1- 4 《中国系统思维》封面图片来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53723/
本文编号:2827559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14
【部分图文】:
固在中国民众心灵深处的。民众虽然体,但是人们依然在它潜移默化的影活力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国家的发展。古城作为中国传化基因”的影响才展现出如此的中国图 1- 2 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的因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单地按照宋、明、清这样的大时代类型来分,无论从宏观的形胜、星野,还是具体到州物、风俗、灾祥的记载,各个地方均有不同,种建筑文化现象正是在民众的“观念思维”化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民众的“观念思重要形式,所以对古城历史公共空间的设计剖析的,即对民众在历史公共空间营造过程和利用物质条件方式的根本依据),由此才。本文以寿县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处于发国内诸多古城、古镇的情况相似(注重古城筑文化基因”的深入剖析),从而导致各种因”与“建筑文化基因”的概念对寿县古城其文化价值,全方位、多层次地梳理古城公的文化复兴。文化和感知
识到对中-思维”的全面且深面的研究,化的本质、内容、结构与意义的热点视角。术领域,如文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经济主要将“文化基因”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学领域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依然在我国的的作用;还有较多文化人类学者,以生物基之间的关系,从而演绎出多样的中国传统文筑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表 1-3),角度反推“文化基因”的内容,所以出现了度去剖析“建筑文化基因”的内容,这样就图 1- 4 《中国系统思维》封面图片来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53723/
本文编号:2827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2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