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0:2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从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提升到追求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也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对人性的关怀。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适宜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人性化居住空间,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已然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居住区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概念和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调整,设计理念和形式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的思维模式。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我国现行建设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以及对部分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现代生活中人的实际需求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针对居住区人性化空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交通空间、绿化景观空间、休闲空间、交往空间及观赏空间等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居住区人性化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章研究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详细的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范围、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居住区、人性化理论及人性化空间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析,并对我国居住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为整个论文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第三章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基本尺度、行为特征及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分析和探讨现代居民对居住区空间和环境的需求;第四章以居住区的现状和人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适宜我国居住区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居住区内部交通空间、绿化景观空间、休闲空间、交往空间、观赏空间等代表性空间的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和营造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性化空间具体的营造手法;第五章则是利用上述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对北京太阳园小区的空间设计进行实际分析和探讨,充分的将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落实居住区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理念。文中最后一章则是根据前文的研究和探索,对我国居住区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前景进行探索,包括对我国居住区人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对我国推行的开放性街区的发展提出笔者的看法和见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强调将理论研究和实际建设相结合,力求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居住区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增加人们对人性化居住区的了解,为我国人性化居住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居住区,示意图,居住生活


的基本概念小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经过不断探中国特色的中国居住小区,我国对“小区”概念做了近一步规定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个等级。(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聚集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于一定居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地区居民物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 人)相对应,配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称组团,是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一定居住人口规模(1000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1(图 2-1)

示意图,居住区,示意图,生活文化


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居民的基本物质和生活文化需范居住区概念去掉了原有泛指和特指的定义,将城市住宅建筑为居住区。(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住步行十五分钟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界线为 50000-100000 人(约 17000 套—32000 套住宅),配套设施完活圈居住区:以居住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界线所围合,居住区人口规模为 15—8000 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4)五分钟生活圈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所围合,居住区人口规模为 5000-12000 人(约 1500 套—4000设施的地区。(5)居住街坊: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位;居住区人口规模为 1000-3000宅,用地面积 2hm2—4hm2),并配建有便民服务设施12(图 2

示意图,《考工记》,王城,里坊


图 2-3《考工记》王城图Fig.2-3Kaogongji-Wang Cheng-Tu图 2-4 唐长安里坊制示意图集中和管入封建社出现了历和结构已里坊制”。到鼎盛时方便皇权”作为居“市”里,期长安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畅;董方洪;肖瑶;;基于空间句法的居住区道路开放可行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7年19期

2 李大斌;;居住区道路系统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15年19期

3 寇伟;;试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花卉;2017年16期

4 周骥;;居住区主题景观研究[J];艺术品鉴;2017年10期

5 黄劲;;居住区道路绿地设计研究[J];吉林农业;2011年08期

6 周敏;;居住区道路铺装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7 葛向荣;;居住区道路及周边环境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10年07期

8 王英;;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思考[J];四川建筑;2010年06期

9 张艳艳;;浅谈居住区道路设计[J];才智;2009年11期

10 薛亮;韩伟;;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道路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玲;旧居住区改造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璇;居住区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雷鑫;北京既有居住区室外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3 熊秀;SVF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4 张彩霞;新中式居住区植物配置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5 王慧;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6 李慕静;当代城市居住区社交型街道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邓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苏蕾;西安市居住区园林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韩志华;旧居住区适老化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献亚;石家庄市居住区生态景观建设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3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