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6:39
   红色雕塑是我国革命历史的直观再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重要的人物、事件、精神的反映,它是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以及大力传承和宣传红色文化背景下,使得红色雕塑发展成为了契机,同时也给红色雕塑的创作设计带来了挑战。因此,这就给研究红色雕塑和从事相关行业人员设计创作红色雕塑赋予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调查的方法,以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为对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红色雕塑与红色旅游景区关系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文化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符号学相关理论研究为理论指导,对相关景观设计方法进行梳理作为实践手段。其次,分析红色雕塑从解放初期至今的发展演变,归纳总结出特征,结合不同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地域性差异而选取的橘子洲、延安枣园、井冈山三个国内代表性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从中提取出红色旅游景区中红色雕塑设计的借鉴与启示。随之,通过现场调研,基于理论指导和设计方法研究,从空间布局与尺度观赏、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以及景区游客访谈的多方面进行剖析,总结出现状红色雕塑在景区中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最后,结合理论研究、案例借鉴与启示、现状特征与不足,继而从环境空间、红色雕塑景观设计、红色雕塑主旨立意三方面,对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设计进行实证研究,设计出《共和国摇篮》、《胜利之星》2座红色雕塑,提升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空间环境质量和空间红色氛围的营造。通过本文研究,提出红色雕塑创作设计中:第一,把握人、空间、雕塑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因果的关系,结合空间尺度与人的环境行为,明确红色雕塑的空间定位。第二,红色雕塑设计应融入红色文化符号,提升观赏者对红色雕塑的心理认知和文化内涵认同,并且在应用设计中,从材质、颜色、造型方面凸显红色雕塑的标志性,紧跟新时代大众心理需求。第三,红色雕塑设计紧扣地方红色历史文脉,明确通过红色雕塑讲好地方红色故事的主旨立意,进而以地方认同、城市认同为目标,凸显地域性,达到红色氛围营造和红色城市形象的提升。
【学位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文化自信
        1.1.2 红色文化的传承
        1.1.3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1.1.4 红色雕塑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技术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红色文化
        2.1.2 红色旅游景区
        2.1.3 红色雕塑
        2.1.4 红色雕塑与红色旅游景区关系
    2.2 理论研究
        2.2.1 文化生态学
        2.2.2 环境行为学
        2.2.3 符号学
    2.3 设计方法研究
        2.3.1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方法
        2.3.2 红色雕塑设计方法
        2.3.3 红色雕塑设计原则
第三章 国内代表性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案例分析
    3.1 国内红色雕塑的发展历程
        3.1.1 解放初期
        3.1.2 文革时期
        3.1.3 改革开放后期
    3.2 橘子洲红色旅游景区
        3.2.1 景区概况
        3.2.2 地域背景
        3.2.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3.2.4 借鉴和启示
    3.3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区
        3.3.1 景区概况
        3.3.2 地域背景
        3.3.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3.3.4 借鉴和启示
    3.4 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
        3.4.1 景区概况
        3.4.2 地域背景
        3.4.3 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3.4.4 借鉴和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现状分析
    4.1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概况
        4.1.1 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景区分布
        4.1.2 瑞金红色历史文化背景
        4.1.3 瑞金红色旅游发展
    4.2 沙洲坝红井景区红色雕塑分析
        4.2.1 沙洲坝红井景区介绍
        4.2.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4.2.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4.2.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4.3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北园)红色雕塑分析
        4.3.1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北园)介绍
        4.3.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4.3.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4.3.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4.4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南园)红色雕塑分析
        4.4.1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南园)介绍
        4.4.2 红色雕塑布局空间与尺度视觉观赏分析
        4.4.3 红色雕塑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分析
        4.4.4 红色雕塑表现手法、基座、材质设计分析
    4.5 景区游客访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设计
    5.1 瑞金全域旅游背景
    5.2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概况
        5.2.1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区位
        5.2.2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分析
    5.3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选址
        5.3.1 整体空间布局分析
        5.3.2 功能分区分析
        5.3.3 人流主要方向分析
    5.4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创作思路
        5.4.1 红色雕塑的设计理念
        5.4.2 红色雕塑创作的历史事件依据
    5.5 瑞金旅游集散中心红色雕塑的创作
        5.5.1 共和国摇篮
        5.5.2 胜利之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萍;;高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协同育人模式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杨坤;周梅;王小红;;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调查研究——以建川博物馆为例[J];南方农机;2019年13期

3 张浩;;延安红色旅游景区标志[J];包装工程;2018年02期

4 刘妍妍;;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研究——以嘉兴南湖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1期

5 邹雪梅;方朝阳;;江西红色旅游景区智慧化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4期

6 陆松增;;红色旅游景区双语语言景观译写规范研究——以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景区为例[J];海外英语;2018年10期

7 贾茵;;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研究初探[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05期

8 王文彬;;辽宁红色旅游景区牌示解说英译现状调查与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何进;;中国红色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年10期

10 谢岭华;;中国红色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浅析[J];知识文库;2016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琪;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2 董其明;红色旅游景区形象宣传片创作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3 梁楸鸿;南昌市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探讨[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4 蔡璐;基于游客需求的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

5 雷泽慧;红色文化视野下的雕塑在延安吴起胜利山景区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普;耒阳谢维俊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7 伍慧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惠;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朱妍;红色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静;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国债)投资综合效益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4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