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巴蜀文化下的荣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4:15
   21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世界文化借助信息技术的辅翼,呈现大众化、个性化的多元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重心由过去关注主流强势文化转而将目光投向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这就为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机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设计案例的经验与不足,通过比较得出巴蜀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文献著述阅读及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以公园基本理论及功能展示为切入点,对公园进行全面解读及巴蜀文化代表性元素的综合阐述。另外,对巴蜀文化在川渝绿地中的具体应用拓展进行展望,以期对地域文化在未来发展、继承中有些许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在研究相关公园设计案例中发现优秀的设计作品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对原有的地形及文化延续进行利用与重构,使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完全逃离过去而又创新性的展示了现在。从历史出发,挖掘巴蜀文化的内涵,明确巴蜀文化相关的元素符号及特征表现方式,满足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处理文化融入与城市公园两者之间的融洽性,将巴蜀文化相关元素符号应用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在今后的川渝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满足对于特色地域文化的需求,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从而形成新的旅游方式和公共形态。
【学位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6.5
【部分图文】:

框架图,框架,论文


论文框架

参考图,植物配置,森林公园,参考图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结合重庆山地公园的地貌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丰富了城市物类型与植物景观的生态社会价值。重庆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和群系包括常绿阔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落叶阔草丛等八种植被景观类型,鸿恩寺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参考图如图 2.1 所示。

参考图,白鹭,参考图,主题公园


图 2.2 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实地参考图:观主题二重性倾向的出现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第一个主题公园当属位于美国国主题公园诞生的标志是 1989 年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国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相比于国外的主题公园发展出现较晚的快速发展以及成功使得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主题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斌;;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年23期

2 陈默;黄稚清;杨小婵;练敬韵;闾邱杰;;现代开放式城市公园运营模式研究——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J];园林科技;2019年01期

3 冯娴慧;陈渊博;;广州城市公园游憩者幸福感水平测量研究[J];中国园林;2018年S2期

4 张志雄;;近代闽南城市公园的兴起与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5 张秀华;俞桑;金乐;;温州城市公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15期

6 黄韬;;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19年18期

7 周一;;现代城市公园分类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9年09期

8 刘妮丝;;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03期

9 崔晓棠;;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美术观察;2018年01期

10 阿兰·塔特;曹新;;伟大的城市公园:环境、持续和连接的重要性[J];风景园林;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之夏;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2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江俊浩;城市公园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吕红;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刚;多尺度下的城市公园生境格局对鸟类群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忠君;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裘鸿菲;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秦仲;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夏季温湿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数字与智慧城市》(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湘潭大学;2019年

2 叶鹤宸;影响环境恢复性的城市公园空间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战胜男;近代哈尔滨与大连城市公园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刘聪;基于生态场域理论的北京城市公园健身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高溶;基于公园城市的成华区城市公园空间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6 高思洲;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利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9年

7 张璇;基于巴蜀文化下的荣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8 罗奕;沈阳城市公园声景观调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9 刘小科;儿童友好视角下西安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0 施健健;PM_(2.5)浓度变化与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4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