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搬迁旧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及形成机制 ——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8 11:5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对乡村旅游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北京市山区乡村,既有北京市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又具备游憩所需的良好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而对于山区搬迁旧村的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本文立足北京市山区搬迁旧村,以闲置宅院为研究的基本空间单位,以GIS和空间句法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核密度分析模型、轴线分析模型、视域分析模型为主要分析方法,分析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导向下的搬迁旧村的旅游空间结构及形成机制。本研究拓展了大都市郊区山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也为大都市郊区山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指导。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对宅基地、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空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其次,重新界定“搬迁旧村”、“村庄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概念。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二章,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总结休闲旅游学、空间句法、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理论及租差理论,借鉴山东竹泉村、北京大石窑等案例,建立山...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
1.1.2 闲置宅基地流转
1.1.3 乡村民宿高速发展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发展研究
1.3.2 乡村旅游空间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搬迁旧村
1.4.2 村庄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2.1 理论基础
2.1.1 休闲旅游学理论
2.1.2 空间句法理论
2.1.3 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2.1.4 租差理论
2.2 案例借鉴
2.2.1 山东竹泉村
2.2.2 北京大石窑村
2.3 理论构建
2.3.1 山区搬迁旧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2.3.2 山区搬迁旧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理论
2.3.3 机制分析流程
2.4 技术方法
2.4.1 技术手段
2.4.2 模型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村企合作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黄山店村为例
3.1 概述
3.1.1 基本情况
3.1.2 空间特征
3.1.3 旅游开发情况
3.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3.2.1 旅游业态特征
3.2.2 旅游空间结构
3.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3.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3.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3.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3.4 作用机理分析
3.5 总结与发展策略
3.5.1 总结
3.5.2 发展策略
第4章 自主开发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挂甲峪村为例
4.1 概述
4.1.1 基本情况
4.1.2 空间特征
4.1.3 旅游开发情况
4.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4.2.1 旅游业态特征
4.2.2 旅游空间结构
4.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4.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4.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4.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4.4 作用机理分析
4.5 总结与发展策略
4.5.1 总结
4.5.2 发展策略
第5章 企业开发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干峪沟村为例
5.1 概述
5.1.1 基本情况
5.1.2 空间特征
5.1.3 旅游开发情况
5.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5.2.1 旅游业态特征
5.2.2 旅游空间结构
5.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5.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5.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5.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5.4 作用机理分析
5.5 总结与发展策略
5.5.1 总结
5.5.2 发展策略
结论
研究结论
论文的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屏山旅游业态优化研究[J]. 陈刚,朱琦,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会空间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 杨洋,蔡溢,周秋文,杨红梅,吴沛丽,殷红梅.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1)
[3]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 江永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9)
[4]产业升级视域下乡村旅游个性化创意旅游规划研究[J]. 崔宁. 农业经济. 2019(09)
[5]乡村旅游导向下的藏区村落空间系统重构研究——以博峪村为例[J]. 成亮. 华中建筑. 2019(08)
[6]乡村建筑遗产与再利用 北京延庆百里乡居[J]. 钟文凯. 时代建筑. 2019(04)
[7]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回顾与趋势前瞻——基于2004年以来国家层面政策文本分析[J]. 周燕.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8]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乡村旅游发展的保护及开发——以尧山镇为例[J]. 刘天宇. 度假旅游. 2019(04)
[9]空间重塑与村庄转型互动机制何以构建[J]. 李敢,余钧. 城市规划. 2019(02)
[10]乡村聚落空间演化与旅游开发的关联机制研究[J]. 张宇,范悦,吴捷. 新建筑.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D]. 高林安.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休闲农业视野下闲置宅基地开发模式研究[D]. 曾芳芳.福建农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六间房村闲置房屋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 赵露.沈阳农业大学 2019
[2]旅游主导型乡村空间重构研究[D]. 李佳琦.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
[3]从空间集聚到产业集群[D]. 张海洲.安徽师范大学 2019
[4]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D]. 高楠.长安大学 2019
[5]旅游开发导向下的北京浅山区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 郭秋萌.北京建筑大学 2018
[6]山区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D]. 郭向.河南大学 2018
[7]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生成机制研究[D]. 刘敏.安徽农业大学 2018
[8]基于空间句法的白鹭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D]. 尹依.江西理工大学 2018
[9]基于涉入理论的乡村旅游体验与行为意向研究[D]. 卢风麟.曲阜师范大学 2018
[10]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建构及地方性形成机制研究[D]. 赵玉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43712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
1.1.2 闲置宅基地流转
1.1.3 乡村民宿高速发展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发展研究
1.3.2 乡村旅游空间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搬迁旧村
1.4.2 村庄规模化高端化旅游开发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2.1 理论基础
2.1.1 休闲旅游学理论
2.1.2 空间句法理论
2.1.3 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2.1.4 租差理论
2.2 案例借鉴
2.2.1 山东竹泉村
2.2.2 北京大石窑村
2.3 理论构建
2.3.1 山区搬迁旧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2.3.2 山区搬迁旧村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理论
2.3.3 机制分析流程
2.4 技术方法
2.4.1 技术手段
2.4.2 模型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村企合作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黄山店村为例
3.1 概述
3.1.1 基本情况
3.1.2 空间特征
3.1.3 旅游开发情况
3.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3.2.1 旅游业态特征
3.2.2 旅游空间结构
3.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3.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3.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3.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3.4 作用机理分析
3.5 总结与发展策略
3.5.1 总结
3.5.2 发展策略
第4章 自主开发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挂甲峪村为例
4.1 概述
4.1.1 基本情况
4.1.2 空间特征
4.1.3 旅游开发情况
4.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4.2.1 旅游业态特征
4.2.2 旅游空间结构
4.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4.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4.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4.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4.4 作用机理分析
4.5 总结与发展策略
4.5.1 总结
4.5.2 发展策略
第5章 企业开发型搬迁旧村实证研究—以干峪沟村为例
5.1 概述
5.1.1 基本情况
5.1.2 空间特征
5.1.3 旅游开发情况
5.2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5.2.1 旅游业态特征
5.2.2 旅游空间结构
5.3 规模化高端化旅游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5.3.1 经济选择机制分析
5.3.2 社会选择机制分析
5.3.3 空间选择机制分析
5.4 作用机理分析
5.5 总结与发展策略
5.5.1 总结
5.5.2 发展策略
结论
研究结论
论文的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屏山旅游业态优化研究[J]. 陈刚,朱琦,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会空间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 杨洋,蔡溢,周秋文,杨红梅,吴沛丽,殷红梅.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1)
[3]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 江永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9)
[4]产业升级视域下乡村旅游个性化创意旅游规划研究[J]. 崔宁. 农业经济. 2019(09)
[5]乡村旅游导向下的藏区村落空间系统重构研究——以博峪村为例[J]. 成亮. 华中建筑. 2019(08)
[6]乡村建筑遗产与再利用 北京延庆百里乡居[J]. 钟文凯. 时代建筑. 2019(04)
[7]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回顾与趋势前瞻——基于2004年以来国家层面政策文本分析[J]. 周燕.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8]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乡村旅游发展的保护及开发——以尧山镇为例[J]. 刘天宇. 度假旅游. 2019(04)
[9]空间重塑与村庄转型互动机制何以构建[J]. 李敢,余钧. 城市规划. 2019(02)
[10]乡村聚落空间演化与旅游开发的关联机制研究[J]. 张宇,范悦,吴捷. 新建筑.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D]. 高林安.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休闲农业视野下闲置宅基地开发模式研究[D]. 曾芳芳.福建农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六间房村闲置房屋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 赵露.沈阳农业大学 2019
[2]旅游主导型乡村空间重构研究[D]. 李佳琦.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
[3]从空间集聚到产业集群[D]. 张海洲.安徽师范大学 2019
[4]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幸福感关联研究[D]. 高楠.长安大学 2019
[5]旅游开发导向下的北京浅山区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 郭秋萌.北京建筑大学 2018
[6]山区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D]. 郭向.河南大学 2018
[7]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生成机制研究[D]. 刘敏.安徽农业大学 2018
[8]基于空间句法的白鹭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D]. 尹依.江西理工大学 2018
[9]基于涉入理论的乡村旅游体验与行为意向研究[D]. 卢风麟.曲阜师范大学 2018
[10]城市传统街区休闲消费空间建构及地方性形成机制研究[D]. 赵玉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43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4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