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解读和我的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28 10:00
  写意人物画兴于宋代,历经数代名家对于笔墨语言的不懈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程式。20世纪以来的现代人物画相对于传统人物画有较大的变化,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结合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使之大大增强了写意人物画的笔墨程式和自身语义。写意人物画在人物画中独辟蹊径,使得中国画的广阔天地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意蕴。同时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趣味。通过对写意人物画的学习,理顺写意人物画发展脉络,总结出写意人物画在各个时期中艺术表达形式的异同,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及其作品,了解写意人物画中笔墨语言的多样性。结合自己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对笔墨语言进行探索与尝试,寻找在传统与当代语境之间的契合点,并对自身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进行深刻的经验整合以及不足之处的认识与反思。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解读和我的创作实践


石恪《二祖调心图》

人物画,太白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解读和我的创作实践3南宋梁楷在继承石恪的基础上加以独特运用,以简洁轻快的笔墨准确的描绘出对象的个性特征,充分将写意画的笔墨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使观者耳目一新。从《六祖伐竹图》到《李白行吟图》(图1-2),到最后的《泼墨仙人图》(图1-3),可以从中看出画家的笔法由繁入简,艺术手法变得更为纯粹。如《李白行吟图》(图1-2)简练粗狂的笔触,极具概括的外轮廓,传达出诗人李白羁傲豪放、洒脱自然的神情。人物形象纯以线条表现,头发则以浓墨一笔画出,寥寥数笔便将诗人边吟边行的姿态跃然于纸上,令人称绝,以少胜多,其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泼墨仙人图》则是以墨法表现的完美诠释,整体人物形象几乎是采用泼墨挥洒用笔,变化丰富且笔笔分明,这些肆意狂放的大笔触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韵律,描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人物面部极为夸张,五官浓缩成一团,额头有意识的被扩大,给予观者无尽遐想。图1-2梁楷《太白行吟图》图1-3梁楷《泼墨仙人图》写意人物画经过石恽梁楷等人的发展,其独具匠心的作品足以表现出写意人物画的内涵与精髓。写意人物画中所强调“神遇而迹化”、“得意而忘形”的艺术追求,大大增强了绘画者独抒性灵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在元代以后,由于外族势力的入侵,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他的统治,采用了歧视汉人的政策,将民族划分四个等级,而江浙一带的南汉人位居最后。在文化上极力抵制南宋时期所形成的南汉中原文化,导致文人士大夫们因国家消亡,有的隐居山林、有的成为遗民,不问世事,以消极的生活态度逃离社会现实;也有像赵孟頫、柯九思为实现政治抱负招入宫廷。山水和花鸟画题材成为文人画家们主要的精神寄托,元代赵孟頫、钱选等都是人物、山水、花鸟画的集大成者。陈洪绶是明代首屈一指

人物画,花鸟画,精神寄托,李白


李白行吟图》(图1-2)简练粗狂的笔触,极具概括的外轮廓,传达出诗人李白羁傲豪放、洒脱自然的神情。人物形象纯以线条表现,头发则以浓墨一笔画出,寥寥数笔便将诗人边吟边行的姿态跃然于纸上,令人称绝,以少胜多,其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泼墨仙人图》则是以墨法表现的完美诠释,整体人物形象几乎是采用泼墨挥洒用笔,变化丰富且笔笔分明,这些肆意狂放的大笔触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韵律,描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人物面部极为夸张,五官浓缩成一团,额头有意识的被扩大,给予观者无尽遐想。图1-2梁楷《太白行吟图》图1-3梁楷《泼墨仙人图》写意人物画经过石恽梁楷等人的发展,其独具匠心的作品足以表现出写意人物画的内涵与精髓。写意人物画中所强调“神遇而迹化”、“得意而忘形”的艺术追求,大大增强了绘画者独抒性灵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在元代以后,由于外族势力的入侵,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他的统治,采用了歧视汉人的政策,将民族划分四个等级,而江浙一带的南汉人位居最后。在文化上极力抵制南宋时期所形成的南汉中原文化,导致文人士大夫们因国家消亡,有的隐居山林、有的成为遗民,不问世事,以消极的生活态度逃离社会现实;也有像赵孟頫、柯九思为实现政治抱负招入宫廷。山水和花鸟画题材成为文人画家们主要的精神寄托,元代赵孟頫、钱选等都是人物、山水、花鸟画的集大成者。陈洪绶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著名画家,其人物画造型夸张典雅,线条遒劲圆润,深沉含蓄。代表作品《归去来兮》、《水浒叶子》等。明末著名画家徐渭,以花鸟画著称,人物画作品不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黄胄的写生观[J]. 刘治菊.  艺术科技. 2015(11)
[2]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形神关系探讨[J]. 刘媛.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5)
[3]浅谈中国画的发展趋势[J]. 只红伟.  艺术教育. 2014(09)
[4]中国画改良论[J]. 徐悲鸿.  艺术探索. 1999(02)



本文编号:2943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43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