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7 11:27
在北方森林中火干扰是森林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林火烈度作为衡量林火动态的重要指标,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其空间格局深刻地影响着森林景观中的多种生态过程(如树种组成、种子扩散以及植被的恢复)。解释林火烈度空间格局有助于揭示林火干扰后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对预测未来林火烈度空间格局以及制定科学合理林火管理策略均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TM/ETM遥感影像,将2000—2016年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36场火的林火烈度划分为未过火、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采用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从类型水平上计算了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斑块密度5个景观指数,以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化描述。并且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气候、地形、植被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边际效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相对于未过火、轻度、以及中度火烧斑块,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更大、形状更简单;(2)海拔对重度火烧斑块的空间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坡向、坡度、植被覆盖度、相对湿度、温度等;(3)随着海拔的升高,面积加权...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形图以及2000—2016年火场分布图
在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中,重度火烧斑块与中度、轻度以及未过火火烧斑块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图2)。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斑块,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更大,在景观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从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来看,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趋近于1,且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也显著低于其他火烈度斑块,表明重度火烧斑块的形状更简单;从斑块空间配置来看,相对于重度火烧斑块,轻度、中度火烧斑块的斑块密度较大,数量较多。2.2 气象、地形、植被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随机森林模型中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如图3所示。由图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可知,各个景观指数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不同。坡向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最重要的2个变量;影响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海拔、坡度、温度、风速、坡向、相对湿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影响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的最主要因子为海拔,其次是相对湿度、植被覆盖度等。坡向对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的影响最大,而斑块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拔和坡度这两个变量。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因素。2.3 气象、地形、植被因子的边际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中林区火烧迹地遥感提取及林火烈度的空间分析[J]. 李明泽,康祥瑞,范文义. 林业科学. 2017(03)
[2]林火烈度遥感评估指数适应性分析[J]. 谭柳霞,曾永年,郑忠. 国土资源遥感. 2016(02)
[3]多气候情景下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J]. 田晓瑞,代玄,王明玉,赵凤君,舒立福.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3)
[4]临安次生灌丛植物多样性对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J]. 杨一,王懿祥,白尚斌,刘蕾蕾,朱婷婷,朱旭丹,尤誉杰. 生态学报. 2016(14)
[5]我国2000-2012年夏季森林火灾分布规律[J]. 邸雪颖,楚旭,杨光,吴昊.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6]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J]. 韩春兰,邵帅,王秋兵,李甄,孙仲秀,毛伟伟. 生态学报. 2015(09)
[7]基于NBR指数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森林过火区的林火烈度[J]. 王晓莉,王文娟,常禹,冯玉婷,陈宏伟,胡远满,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4)
[8]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J].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 生态学报. 2012(17)
[9]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森林更新及其影响因子[J]. 蔡文华,杨健,刘志华,胡远满,柳生吉,荆国志,赵增福. 生态学报. 2012(11)
[10]林火烈度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J]. 常禹,陈宏伟,胡远满,冯玉婷,李悦.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002970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形图以及2000—2016年火场分布图
在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中,重度火烧斑块与中度、轻度以及未过火火烧斑块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图2)。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斑块,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更大,在景观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从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来看,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趋近于1,且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也显著低于其他火烈度斑块,表明重度火烧斑块的形状更简单;从斑块空间配置来看,相对于重度火烧斑块,轻度、中度火烧斑块的斑块密度较大,数量较多。2.2 气象、地形、植被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随机森林模型中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如图3所示。由图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可知,各个景观指数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不同。坡向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最重要的2个变量;影响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海拔、坡度、温度、风速、坡向、相对湿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影响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的最主要因子为海拔,其次是相对湿度、植被覆盖度等。坡向对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的影响最大,而斑块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拔和坡度这两个变量。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因素。2.3 气象、地形、植被因子的边际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中林区火烧迹地遥感提取及林火烈度的空间分析[J]. 李明泽,康祥瑞,范文义. 林业科学. 2017(03)
[2]林火烈度遥感评估指数适应性分析[J]. 谭柳霞,曾永年,郑忠. 国土资源遥感. 2016(02)
[3]多气候情景下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J]. 田晓瑞,代玄,王明玉,赵凤君,舒立福.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3)
[4]临安次生灌丛植物多样性对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J]. 杨一,王懿祥,白尚斌,刘蕾蕾,朱婷婷,朱旭丹,尤誉杰. 生态学报. 2016(14)
[5]我国2000-2012年夏季森林火灾分布规律[J]. 邸雪颖,楚旭,杨光,吴昊.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6]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J]. 韩春兰,邵帅,王秋兵,李甄,孙仲秀,毛伟伟. 生态学报. 2015(09)
[7]基于NBR指数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森林过火区的林火烈度[J]. 王晓莉,王文娟,常禹,冯玉婷,陈宏伟,胡远满,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4)
[8]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J].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 生态学报. 2012(17)
[9]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森林更新及其影响因子[J]. 蔡文华,杨健,刘志华,胡远满,柳生吉,荆国志,赵增福. 生态学报. 2012(11)
[10]林火烈度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J]. 常禹,陈宏伟,胡远满,冯玉婷,李悦.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002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0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