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王冕墨梅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6:09
  王冕可谓中国书画家史上的奇葩,对墨梅的钟情成就了他艺术的不朽。王冕独爱画墨梅且以此著称于世,其墨梅师法仲仁和扬无咎,在学习先辈的基础上,他创造出花枝繁密、生意盎然的梅花画法,独树一帜,并把题画诗与梅花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典型文人画特征的墨梅,由此把文字与图像、绘画与文学的审美功能都发挥到了极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书、画、印无一不通的王冕,成为了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对于王冕墨梅艺术的研究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研究未从王冕的生平事迹、诗歌作为切入点,对王冕墨梅做深入挖掘,因此,存在许多问题去探讨。本文将王冕墨梅作进一步研究是想弥补一些空缺,对中国书画史也颇具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王冕墨梅为研究对象,结合王冕的诗文著作《竹斋集》,以诗证史。文章从绪论、五个章节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缘起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重难点及创新点)、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第一章回顾王冕生平与游历,交代王冕生平背景以及游历的经历和影响;第二章整理王冕诗文,着重分析社会讽喻诗与梅花诗并总结其对墨梅的影响;第三章对王冕墨梅画进行梳理,...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王冕墨梅艺术研究


《墨梅图》

梅花,颜色,纸张,线条


者是真何者假?祝君放笔一大笑,不须揽镜亦自肖。相携且买数斗酒,坐对青山姿倾倒。明朝酒醒呼鹤归,白云满地芝草肥。玉萧吹来雨霏霏,琪花乱点春风衣。祝君许我老更奇,我老自觉头垂丝。时与不时何以为?赠君白雪梅花枝。”①两篇诗文间有王冕所钤“竹斋图书”“方外司马”“会稽外史”三枚印章,纸张颜色协调一致,可见王冕是书二者于一张纸上。诗后画有墨梅,从左上角斜下四枝,浓淡相间,主次分明。枝间梅花稀疏,却各有俯仰姿态,为典型的“枝疏花寡”风格。与其他墨梅不同的是梅花并不采用后来王冕常用的圈瓣方法,从图3-3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此画中的梅花更接近于用一笔淡墨勾完,假若同样两笔圈花,也与后来的方式有所不同,没有了书法用笔的顿挫,线条显得柔和软绵,不似后来的“铁线圈”,更显梅花清润、淡雅之意。让人心存疑惑的是画心纸张的颜色与前段题诗的颜色很不一致,中间拼接的痕迹十分明显,假若是拼接而成,我们就无法得知这画与诗有没有直接关联,且是否同为王冕同一时期所作,因为后人可以把不同时期的画作与诗文随意组合拼接。但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墨梅主枝拉伸至题诗的下方,即使有明显的拼接痕迹,但左边与右边的枝干连接自然,整个线条流畅肯定,没有丝毫的误差,且王冕题诗时有意避让枝头,如若不是这根花枝,王冕题诗也不会作此安排,所以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此画与题诗是王冕同一时期所作。画后为吴镇所作墨竹一枝,且自题:“图画书之绪,毫素寄所适。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始由笔砚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轩窗云霭溶,屏障石突兀。林麓缪槎牙,禽乌翥翰翮。可怜俗浇漓,摸摩竟纷出。装褫杂真赝,丹粉夸绚赫。千金易敝帚,十袭宝燕石。米也百世士,赏会神所识。伶伦世无有,奇响竟寥?

梅花,作品,心神,梅干


淇澳前,回跸广平后。一时馀事寄翰墨,却喜携得双清友。旋归温室未踰旬,日日来往吾心神。似欲倩吾写生面,不须假藉虬松鳞。因检石渠宝笈所葆秘,恰得吴王合作手迹真。仲圭学得仙人缩地千里为咫尺,竟置清淇在几侧。元章更以文贞铁石肝肠作胸臆,居然邓尉传本色。明窗日嫩小阳春,是一是二烦参论。后来好事琅琊君,雄材丽句驱纷纾我无元美便便经史簏,又谢吴王落笔光射屋。乃今抚其合作赓其吟,翻愧当前对珠玉。梅香竹韵总道腴,词坛艺苑有是夫,都来荟萃成吾双清图。窗外十八公省乎,相看伯仲原不孤。”《幽谷先春图》(图3-4)绢本水墨,纵27.8厘米,横22.9厘米。此作品尺幅较小,王冕以飞白笔写梅干,用笔硬挺而有风神,老梅横斜,枝条迸出。通幅以淡墨染底,这样梅花更显得更清晰可辨,突出了寒花累累,傲骨凌凌的风貌。画面右边仅落款元章二字,钤印:竹斋图书。《梅花立轴》(图3-5)纸本水墨,纵55厘米,横22厘米。此幅作品尺寸并不是很大,画中也仅有一截梅枝,连落款也只是“元章”一穷款,因下方钤影方外司马”,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钤印大胆确认这是王冕的墨梅真迹。让人奇怪的是这枝梅花并不是从纸外开始长出,王冕所画并不是一树正在生长的梅花,而像是被折断后的一折枝。而王冕落款又如此简单,让人不禁觉得这也许只是王冕随手练习之作。在现存王冕的墨梅画中,有与之极为相似的《幽谷先春图》(图3-4),二者同绘梅花一小枝,连落款也同为二字,王冕在作画后多习惯长篇题诗,而落穷款的仅图3-4《幽谷先春图》


本文编号:3496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96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