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谈《非自然风景》系列水彩创作

发布时间:2021-11-15 16:02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体现出艺术创作的两个阶段。一是表现、二是升华。艺术的变迁也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如何表现,以及如何升华。作为“架上绘画”的水彩,对它的创作研究不仅只是局限于水彩这一领域,任何画种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创作学习过程中都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非自然风景》系列水彩创作中,我选择从主题和绘画语言两个方面去表现。本人通过考察选取了身边的六处“非自然风景”作为创作对象,在人造景观造型基础上对画面进行了几何化处理,装饰性画面的构成,主观性的色彩堆砌,并使用了大量的油画表现方法,加强创作画面的表现力,从而打破我国传统水彩画中强调的水性特点。本人希望通过《非自然风景》这一系列作品,能够将人们的视线牵引到城市中易被忽略的且常伴人们左右的“非自然风景”上来,生活中不管人为的植物景观还是自然的风景都值得被人们关注与欣赏。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谈《非自然风景》系列水彩创作


格兰特·伍德《石头城》

出生地,风景,植物景观,作品


总共去过欧洲四次,在欧洲受到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这时的格兰特·伍德画风还是较朴实、稚拙。正是从他 39 岁时创作的《石头城》[3](图 2-1)作品开始,摆脱了之前客观朴实的画法,他把主观的印象与客观事实相结合起来,画面中出现球状的树,梦幻的色彩,复杂的构成,从此开创了新的绘画之路。这件作品直接影响和打动了我,画面中的物体排列及造型的抽象处理,整个画面的构成和黑白灰关系,都直击我的心灵深处。包括在《石头城》之后出现的《秋犁》、《胡佛出生地》[4](图 2-2)、《夜骑示警的保罗》等等作品,都直接影响了我的绘画观,使我对充满秩序和规则的事物充满浓烈的兴趣,每次走在路上或者公园里,我的视线都会被这些可爱的人造植物景观所吸引,它们似乎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般站在那里,一直陪伴着我们生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人们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学习上,浑然不知常伴在我们身边的可爱风景。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对身边的人造植物景观如此的在意的原因。希望通过《非自然风景》系列作品能够将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牵引到身边这些易被忽略的“非自然风景”上来,生活中不管人为的植物景观还是自然的风景都值得被人们关注与欣赏。

非自然,风景,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非自然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方法一、几何形在画面构图中的运用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素材的整理,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画面的安排等等,都是构思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面对绘画对象时,我们的眼睛不是被动的,它是主动为大脑服务的器官,必须对绘画对象进行寻找、比较、取舍等过程。所以这就突显出了构图的重要性。几何形在绘画及平面设计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何图形属于图形中的抽象表现,其具有简练、醒目、形式感强的视觉效果,而且不同的几何图形给人带来的视觉语言和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非自然风景》系列作品中我特别强调了几何外形对整个画面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J]. 罗小娟.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4)
[2]阿利卡的艺术生涯[J]. 余丁.  美术. 1998(03)



本文编号:3497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97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