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30年

发布时间:2021-11-19 02: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围绕内涵、保护、活化、旅游等主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反思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传统村落以"三农"为本质属性,具有时间久远性、发展延续性、文化系统性、状态动态性、价值多重性和类型复杂性等特点;传统村落保护应坚持历史性、现代性、发展性、整体性、主题性、以人为本等原则,贯彻整体保护理念,合理利用多种方式,探索实效性路径,引导多主体参与,突出内容的综合性;传统村落活化应构建以村民为中心的整体活化体系;传统村落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探索更具实效性的对策,构建差异化发展模式,鼓励多主体协同开发,关注村民的旅游感知。未来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可以从微观视角深入剖析具体村落的形成机理和保护经验,将村落置于广阔的区域文化生态中作整体分析,重视农耕文化挖掘利用、村民主体作用及实现路径、村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村落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研究。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2)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活态保护” 最好的保护就是永远利用[J]. 妮莎.  广西城镇建设. 2018(11)
[2]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究[J]. 吴开军,李丹霞.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基于活化利用视角下的古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邹城上九山村为例[J]. 张行发,郭静,王庆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J]. 黄杰,李晓东,谢霞.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5)
[5]对传统村落民居“活化”问题的探讨——以河南北营村陕州地坑院为例[J]. 李江铃,李岳岩.  城市建筑. 2018(28)
[6]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活化引导策略研究——以黄山市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J]. 陈伟煊,储金龙,陈继腾.  小城镇建设. 2018(09)
[7]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周子平,劳国炜.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8]发展人类学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J]. 史玉丁.  世界农业. 2018(07)
[9]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与活化[J]. 孙直法.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10]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U型关系研究[J]. 杨梅,陆志勇,张兆福.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6)

硕士论文
[1]基于延续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D]. 杨磊.浙江农林大学 2018
[2]江西省级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程明翔.江西师范大学 2016
[3]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D]. 林莉.浙江大学 2015
[4]苏州传统村落分类保护研究[D]. 王留青.苏州科技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504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04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