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延安枣园革命遗址使用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17:51
  陕西省文化底蕴深厚,是蕴含革命遗址数量众多的省份之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其中延安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景区数目可观,红色文化是延安的象征与标签,一直以来被称为革命圣地。近些年,延安作为陕北革命遗址的代表景点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上的作用愈加明显。随着大众和学者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不断的了解与研究,革命遗址本身具有的价值、蕴含的文化以及传达的红色精神逐渐得到挖掘和延伸,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对在使用后公众历史文化体验及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红色旅游资源效应最大化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枣园革命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见证了我国抗战的胜利,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枣园遗址形成条件进行探究,总结出枣园遗址四个形成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城市空间布局、历史发展沿革以及文化资源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将遗址历史文化氛围、交通状况、服务设施、植物、文娱活动、遗址保护与管理6个方面划分成18项评价因子,建立枣园遗址的评价因素集;统计了遗址使用者的特性,得到了使用者对遗址评价因...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延安枣园革命遗址使用后评价研究


延安区位分析

延安,地貌,河流


最适合延安城市发展的地貌类型。从地理位置看,延安大致可被划分为三种地貌由北至南分别是峁梁丘陵河谷区和梁峁丘陵河谷区,其中延安东南部主要形成了残垣区,它们是延安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顺应延安独地势环境,在三川谷地形成了人类最早的聚居地,发展农业和商业满足自给,并步促进城市发展(刘昭 2014)。延安所在地区地层结构以新生代和中生代结构为主,市域内黄土厚度分布在到一百米之间,广泛分布在城市中,现代地形的形成以中生及新生代所形成的古为基础。古黄土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第四纪冰川更新世时期地壳的剧烈提升,了其 900 至 1500 多米的黄土高原。由于这里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受到水流的冲侵蚀,形成了丘陵沟壑的地形地貌,蕴含独有的地域特色。延安由于自身独特的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延安市域内的河流依托自身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分别汇入黄河和渭河,全为黄河水系。据统计“市内延河流入黄河一级支流,延河的支流主要有蟠龙川、川、马四川、南川河、西川河等十一条河流”(刘昭 2014),其中有 22 条流域在 1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形成扇形水系。

城市格局,延安


第二章 延安革命遗址形成概况而建、傍水而临,沿延河与南川河坐落,位于三山市位于中央将周围的山川与河流作为一个整体纳想。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增加塔、阁、庙以及楼楼、河摘星楼和宝塔;太和庙、魁星阁分别位于凉山。由此,延安古城在这样一个由山水围合的中二水环绕、三山相映、寺塔楼阁林立,是人为渐形成了延安独特的块状分布的空间格局的山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安杨家岭革命遗址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J]. 袁一凡,王莉,康伟桐.  建筑与文化. 2018(11)
[2]延安枣园革命遗址规划使用后评价研究[J]. 康伟桐,王莉,袁一凡.  山西建筑. 2018(31)
[3]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研究[J]. 林森,韦晓娟.  山西建筑. 2017(22)
[4]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建设研究[J]. 张兴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12)
[5]绿色建筑后评估在我国的发展思考[J]. 宋凌,李宏军,酒淼.  建设科技. 2016(22)
[6]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剖析[J]. 段绍轶.  科技展望. 2015(13)
[7]延安革命旧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王家坪革命旧址为例[J]. 吴铮争,帅海浪.  城市问题. 2013(11)
[8]延安文化在文化统战中的历史演进和时代意义[J]. 申延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9]历史文化名城制度30年背景下城市文化遗产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 肖建莉.  城市规划学刊. 2012(05)
[10]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更新的品牌策略——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J]. 王敏.  上海城市规划. 2012(03)

博士论文
[1]陕北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D]. 王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中国帝陵文化价值挖掘及旅游利用模式[D]. 张建忠.陕西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全域旅游视域下黄陂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D]. 黄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邯郸市冶陶革命旧址的保护和规划利用研究[D]. 田家兴.河北工程大学 2017
[3]新常态下乡村景观的建设与保护[D]. 吴珏隽.南昌大学 2016
[4]基于POE法的海拉尔伊敏河滨河绿地景观使用状况调查研究[D]. 李昕.东北林业大学 2016
[5]历史性城镇景观(HUL)保护视野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 刘钰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6]浙江丽水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琚鹏飞.广西师范大学 2016
[7]延安市红色旅游景区景观特色的研究[D]. 许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红色旅游背景下广州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研究[D]. 杨蕾.华南理工大学 2013
[9]基于地貌环境特色的延安城市新区空间形态研究[D]. 李剑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10]曲江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D]. 张丞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74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74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