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山水画中“淡”的意蕴之美
发布时间:2025-07-07 05:09
以“淡”为美的人生哲学和山水画审美追求主要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魏晋南北时期道家“清静无为”、“顺应天道”的主张与文人士大夫逃离现实,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安慰的避世心理相契合,此时的山水画及理论著作出现并发展起来,宗炳和王微著作里都有关于“淡”美的论述,“澄怀观道”要求画家以清净、虚静、淡泊之心关照万物,并以此心映射到山水画的品读与创作上。至唐代王维开水墨之先河,以墨代色、玄色为本备受推崇,笔墨之玄淡、意境之虚淡与人格之恬淡浑然一体呈现在山水画中。五代,荆关、董巨南北山水虽面貌不同,皆有“淡”美之意,董源,继王维水墨渲淡画法更填平淡天真。宋代苏轼倡导的文人山水画将“淡”的意蕴之美在山水画中的呈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王维为首写山水画之“淡”美。元代是文人画的转折期,尚“逸”尚“淡”更现平淡之美。明代董其昌不但梳理了文人山水画一脉,还提出了“南北宗”说,虽不够完善精确,但总结、阐述并表现出了山水画中“淡”之意蕴美,影响深远。清代,四僧也崇尚“淡”美,弘仁,渐江,更填虚静空灵之意。古人为逃离尘世繁杂,终日徜徉在山水林泉之中,淡泊的心境映射到山水画作品之中,亦呈现淡然、平和的意境给人带来一种安定、祥和...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56549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元黄公望《快雪时晴帖》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墨淡是象,意淡为真。清代的邵梅臣说:“萧条淡漠是画家极不易到工夫,极不易得境界。”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风范美的基础上,经过绚烂至极后的平淡,才能由墨“淡”的表象达到意“淡”的本质,画家要经过笔墨的千锤百炼,创作技法熟练到臻至化境方能返璞归真。画家要经过认知世界、领悟人生和对....
图1-2明吴镇《渔父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1-1元黄公望《快雪时晴帖》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淡”的意蕴之美在山水画发展中的呈现
图2-1唐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日本博物馆藏
“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②王维以道家思想为依托,把自我内在虚静之心、平淡之意映射到山水画创作中,展示了大自然生命的韵律美。山水画不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而是在简单朴素中超脱世俗的空灵绝妙之美,这正合乎道家崇尚“清净无为”的思想境界。他晚年隐逸林泉之中,在....
图2-2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董源,继王维“水墨渲淡”,王洽“泼墨”画法呈“淡墨轻岚”之风。董源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他以淡雅清新的文人情怀描绘自然,呈现在山水画作品中大都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画风,他的水墨山水画如其人一样天工自然、意境清美、率真自然,透露出无尽的“淡”之意蕴美。他通过对真山真水的体验用....
本文编号:405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056549.html
上一篇:基于文旅融合的巴渝古崖居动态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以永川半山崖居为例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