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南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福建厦门南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特色研究
【摘要】:厦门南湖公园物华天宝,水天一色,给人以纯净自然之美感。植物配置合理搭配,仿自然之野趣,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气息,达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经济效益与自然效益的相互调和,基本做到了绿化、净化与美化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现状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表明:南湖公园植物种类总共145种,含30多种科,115属。其中乔木51种、灌木67种、竹类6种、藤本5种、水生植物7种、草花7种、地被2种。在众多科属之中,棕榈科、桑科、百合科、禾本科占绝大多数。此外,常绿树种共有66种,落叶树种含半落叶树种共有16种。慢生树种共有26种,速生树种共有8种。植物空间配置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有孤植、列植与群植等。观花、观叶植物多种多样,保持四季有花、四季常青。通过对生态美、文化美、色彩美、和谐美与意境美5大审美原则的把控,为优化厦门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构造及景观空间布局提供艺术与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 上海纳千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南湖公园 配置方式 特色 自然 意境
【分类号】:S688
【正文快照】: 城市公园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内植物不仅能调节气候,而且给人们创造了静谧幽雅的环境,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厦门南湖公园绿地群落稳定性强,已形成高大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1]。本文提出5大审美原则,对厦门南湖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进行阐述,以期为现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志猛;;厦门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丽纯;翁殊斐;;广州和深圳多个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浅析[J];广东园林;2007年04期
3 马锦义,武涛;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芳;唐代生;李启珍;;规划理念转型下的城乡总体规划课程重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年06期
2 秦海兵;;浅析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31期
3 管建光;张延龙;薛继岗;;青岛城市公园的调查与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09年05期
4 赵晓波;;太原市园林事业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09年29期
5 吴李艳;柳海宁;黄淇;;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水系与滨水区规划模式[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刘玉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美学原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8期
7 张志斌;李世杰;;区域标志性形象:特征、构成与整合开发——以兰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9年04期
8 任阳;;沿河风光产业带的规划与定位[J];现代园艺;2009年08期
9 张俊华;张冰;杨耀红;;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及其需水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10 刘硕;杨祖贵;;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四川建筑;200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廖绍波,杜惠生,卢灶辉,蔡汝照,温建新;中山市城市森林次生植被的群落学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3期
2 张文英,叶汝华,邵园园;水木清华·庭院人家——广州南景园二期绿化种植设计浅析[J];广东园林;2004年02期
3 张继义,赵哈林;植被(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评述[J];生态学杂志;2003年04期
4 肖大威,胡珊;试论岭南居住区绿化配置的科学性——结合中心绿地植物的形态组织和生态组织分析[J];中国园林;2002年05期
5 张庆费,夏檑;上海城区主要交通绿带木本植物多样性分析[J];中国园林;2002年01期
6 王献溥,崔国发;城市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余国营;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3期
8 杨学军,林源祥,胡文辉,唐东芹;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J];中国园林;2000年03期
9 傅徽楠,严玲璋,张连全,高峻;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0年02期
10 王瑞山,王毅勇,杨青,杨桂谦,张光,刘滨华;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苏清;浅谈植物造景[J];天津农林科技;2004年01期
2 武勇;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科技;2005年05期
3 邱国金;曹仁勇;吴冬;;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植物造景[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3期
4 偶春;张建林;;观赏性芳香植物在重庆地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析[J];西南园艺;2006年05期
5 杨艳容;芦建国;杜培明;;南京情侣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02期
6 周洁;杨祖华;杨朝晖;;湖南植物造景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7 梁涛;;浅谈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年06期
8 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9 贾广林;谭雪红;;徐州市主要公园植物造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02期
10 朱亚丽;;以武汉市区为例探析植物造景方法[J];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瑞红;高新伟;;关于植物造景的几点体会[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锦屏;张爱芳;崔铁成;;浅谈肇庆古河道植物造景规划设计[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3 ;植物造境比植物造景更重要[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4 李绮s,
本文编号:937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3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