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逼真”的秘密—维米尔画作中的透视法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8:12

  本文选题:维米尔 切入点:逼真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维米尔是荷兰17世纪的风俗画家,其作品呈现出的类似照片的“逼真”特质总令观赏者叹为观止。17世纪荷兰社会对于绘画作品“逼真”效果的追求使艺术家投身于研究如何再现真实场景的绘画技法,而对透视画法的探索与运用使画家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直逼“摄影”。维米尔即是对透视法研究与运用的代表画家。他悉心研究单点透视与两点透视画法,并采用订钉拉线的独特技法作画。他还借助透镜暗箱观察对象,模仿暗箱效果加强画面的透视感,使透视法与透镜暗箱的使用并行不悖,创造出类似照片的画面效果。而在风景画的创作中,维米尔又取消了固定视点,使所描绘场景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维米尔多幅画作中的透视法则研究,揭示维米尔如何运用透视法进行创作,从而很好的实践了17世纪荷兰绘画追求“逼真”的艺术趣味。
[Abstract]:Vermeer is the Holland seventeenth Century genre painter, his works show the similar photos of the "vivid" character always makes the viewer.17 century Holland society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for the painting "vivid" effect in pursuit of the artist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how to reproduce the real scen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to explore and use of perspective to the painter's works to the "largely photography". Vermeer is the representative painter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erspective. He carefully studied the single point perspective and perspective drawing, and painting with nail pull unique techniques. He also with a camera lens observation object, imitate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perspective camera picture, make use of perspective the lens and the camera obscura run parallel create a similar picture, picture effect. In the creation of a landscape painting, Vermeer lifted a fixed viewpoint, which describes the scene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monu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rules in many of Vermeer's paintings, this paper reveals how Vermeer uses the perspective method to create, so as to better practice the artistic interest of Holland painting in seventeenth Centur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倍雷;;中西美术的画理意味的比较研究[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2 王承遇;卢琪;陶瑛;;艺术玻璃和装饰玻璃(终)——发展前景[J];玻璃与搪瓷;2009年04期

3 李艳芳;;生命与艺术的旅程——试论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J];长城;2012年02期

4 祖松山;;视觉与材质——油画颜料的视觉效果[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 程庆华;;浅析空间在西方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嬗变[J];大家;2010年22期

6 王银田;萨珊波斯与北魏平城[J];敦煌研究;2005年02期

7 李倍雷;经验表述与视觉描述——论中西绘画的不同观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前;赵杰;;对理工科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思考——以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2年04期

9 廖漫云;陈淑贤;;浅探绘画的空间方法[J];大众科技;2006年04期

10 张晨;;玻璃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芳;;宁寿宫区门窗玻璃与西方近代平板透明玻璃工业——西方传教士双重身份的终结[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辑 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6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7 郑春泉;十五世纪哥特式绘画风格对意大利绘画影响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傅丽莉;安塞尔姆·基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玎玎;再现与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2 黄中浩;建筑的半透明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方S,

本文编号:1628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28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