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画柳题”现象研究
本文选题:何香凝 切入点:柳亚子 出处:《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何香凝是我国近现代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在书画中,她与柳亚子的交往最为密切,柳亚子是为她的画题诗最多的一位,“何画柳题”的数量逾百十件,其数量之多,意义之丰富,时间跨度之长,在柳亚子的诗词集中都属罕见,“何画柳题”远近闻名,渐成一种模式。这不仅与二人相似的性格特点和互补的艺术素养有关,更与他们一致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有关,从这点来说,“何画柳题”可以说几乎就是一部国民党左派斗争史。二人在诗画合作中加深了友谊,两家两代人的友谊又增加了诗画合作的机会。“何画柳题”不仅为二十世纪的政治、历史、绘画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一种模式,这种合作本身又构成了艺术的二度创作,它有着自身独有的形式美感和内在意蕴,丰富了中国诗书画合作的历史。
[Abstract]:He Xiangning is a modern revolutionist, political activist, and also a painter in our country.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he has the closest contact with Liu Yazi. Liu Yazi is the one who wrote the most poems for her painting, and the number of "he Daoliu" is more than 100. Its number, meaning, time span are rare in Liu Yazi's poetry concentration. "he painting willow title" is famous and gradually become a kind of pattern. Thi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similar character and complementary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he Pu Liu title" can be said to be almost a history of the struggle of the Kuomintang left. The two men deepened their friendship in their cooperation in poetry and paint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has also increased the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in poetry and painting. "he Pu Liu title" not only provided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painting studies in 20th century, but also served as a model. This kind of cooperation itself constitutes the second creation of art. It has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sense of form and inherent meaning, which enrich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o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超;;孙中山致何香凝函[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汉初;;“反思20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3 林帆;;何香凝晚年画作及珍贵手稿亮相深圳[J];美术观察;2009年06期
4 何香凝;;何香凝同志诗五首[J];中国农垦;1959年11期
5 何香凝;;何香凝同志奿五首[J];中国农垦;1959年11期
6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给何香凝先生的信[J];美术;1982年09期
7 ;何香凝:“天足”女杰[J];文史参考;2010年04期
8 韩信夫;何香凝与孙中山[J];民国档案;2004年01期
9 黎向群;;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何香凝抗日战争时期两件书作赏读[J];中国书画;2005年06期
10 尚明轩;;何香凝与孙中山[J];团结;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宗震;;第一代新女性的心路历程——读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本)》随笔[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彬;浅议革命老人何香凝和她的画[N];团结报;2000年
2 王欣;何香凝晚年作品首次公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何晓晶;何香凝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N];中国档案报;2006年
4 刘構;海内外学者纪念何香凝诞辰一百三十周年[N];文艺报;2008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何香凝:柔肩担道义 笔尖聚国魂[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何香凝:同盟会最早的女革命家[N];深圳商报;2011年
7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兴j;何香凝为创立与建设民革所作的贡献[N];团结报;2012年
8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刘斌;抗战胜利后何香凝的民主斗争与思想发展[N];团结报;2012年
9 梅协;何香凝的美术创作及其贡献[N];团结报;2012年
10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兴j;何香凝绘画生涯的三个时期[N];团结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原璐晶;“何画柳题”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2 丁志伟;试论何香凝绘画风格的形成及演变[D];河南大学;2012年
3 张晓南;雄狮之醒[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杨奉;何香凝与岭南画派[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斌;试评杨杏佛救国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9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2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