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释人物画中线的运用与演变
本文选题:线条 切入点:道释 出处:《南昌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线条,是人的感官世界形式,在视觉感受中除了交集形成的点之外最为基础的一个元素,也是组成感官世界形象的组成元素,也是艺术家甚至人类主观臆造的事物形象。中国画的精髓存在于线条的生命里,而在中国画体系中中国人物画属最为成熟的绘画科系,也是最早体现中国画线描艺术特点的画科。在线描的发展史上最辉煌时期是道释人物画发展时期,道释人物画特殊的绘画题材赋予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对于道释人物画线条的研究是理解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关键点,是理解线条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最大的推动力量。
[Abstract]:The line is the form of the sensory world of human beings. It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 in the visual perception, besides the points of interse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component element of the image of the sensory worl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painting exists in the life of lines, and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system,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is the most mature painting department. The most brilli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line drawing is th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oist figure painting, which is endowed with unique artistic charm by the special subject matter of Dao interpretation figure painting. The study on the lines of Taoism is the key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ne art, and the biggest driving force to study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启斌;;中国绘画史上的“老人图”[J];收藏家;2001年09期
2 高金玉;佛缘禅思——从梁楷的减笔体到牧溪的道释人物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2期
3 吴琼;;论吴家样宗教美术特色[J];学理论;2010年19期
4 陈琳娜;;南宋梁楷画风的转变[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年04期
5 钟国胜;;陈师曾中国画进步论的史观研究[J];美苑;2007年02期
6 段玉明;略论五代时期的西蜀画派[J];四川文物;1986年04期
7 黄瑞欣;五代时期西蜀绘画的发展与演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李祥;;梁楷、牧溪作品中的佛缘禅思[J];国画家;2005年01期
9 尹临洪;;王维的道释人物画作品[J];艺术探索;2007年02期
10 邵银萍;包玉梅;;略论中国人物画在粉彩中的运用[J];景德镇陶瓷;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宇翔;;河北籍画家对新中国“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大贡献[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黄鸿仪;;万千豪情入笔端 傲寒红梅雪中出——李山的花鸟画艺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何洪源;;“愿学麻姑长不老 擗麟开宴话桑田”——品读明·无款《麻姑献寿》图随笔[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子如;白秉刚;;让杨柳青年画艺术照耀千秋万代[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李珊;;论倪瓒“不求形似”观的美学内涵[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教研室主任 王万成;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画好人物画[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秦晖;一次难得与难忘的画展[N];桂林日报;2005年
3 吴边;迈向“大众精品”之路[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樊波;笔酣墨润 意气清和[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王犁;一直以来没有间断的是绘画[N];美术报;2007年
6 张阁;《走进彝州——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画楚雄》画册首发式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7 ;众生相与人物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刘大为;当代人物画的艺术精神[N];文艺报;2005年
9 石寒;含运覃思 风化幽微[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潘真;衡中西以相融[N];联合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剑武;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惯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赵慧;宋代室内意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谷泉;论皴和皴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7 范治斌;水墨人物画的现(当)代性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帅雨;论道释人物画中线的运用与演变[D];南昌大学;2013年
2 黄玉立;从维摩诘像看唐宋时期道释人物画的转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晓东;论晚明吴彬及其道释人物画风[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高一花;黄慎与李耕中国人物画艺术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于亮;五代两宋罗汉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陈聪;浅谈对中国人物画创作创新的认识和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王佳;浅谈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徐华翎;吸收与融合在中国人物画中的体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9 陈敏;民间美术色彩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艳丽;时代 民族 生活——新中国人物画崛起的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1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3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