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秋韵》的创作报告
本文选题:河南太行山 切入点:山水画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河南太行山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地方,自然环境独特,巍峨的山峰,纵横的幽谷,错落的沟壑,峥嵘的岩壁,秀美的溪瀑,每一处风景都引人入胜,激起我们对美好自然的崇敬之情。这里的人们勤劳,热情,有着质朴的人文气息。《太行秋韵》是受太行山之旅写生的启发而创作的,这次写生丰富了我对大自然的认识,它让我体会到北方山石与南方山石的不同,它丰富了我对绘画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是以创作报告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的,通过对太行山的写生感受启发了对山水画中山石,树木,溪水等绘画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唐代张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概括。笔者在理论上吸取古人以及曾晓浒先生所倡导的“真情、真景、真笔墨”的山水画创作理念,在实践上则践行石涛所提倡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法则。笔者通过不断的写生累积素材,最终创作作品《太行秋韵》系列山水作品。作者对该创作过程的一些体悟和感想形成本文,以启后者。
[Abstract]:The Taihang Mountain in Henan Province is a very attractive place, with its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towering peaks, deep valleys, scattered gullies, towering rock walls, beautiful river waterfalls, and all the scenery is fascinating. Arousing our reverence for the beautiful nature. The people here are industrious, enthusiastic, and have a simple humanistic atmosphere. "Taihang Autumn rhyme" was inspired by the sketching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is painting enriched my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t makes me re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rocks. It enriches my understanding of painting language. This paper i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creative report, inspired by the painting experience of Taihang Mountain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painting language such as Zhongshan stone, trees, streams and so on. It is a summary of experience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t embodies the artistic summary of Zhang Cao in Tang Dynasty. The author theoretically draws on the "true feelings, true scenery, real ink" of landscape painting advocated by the ancients and Mr. Zeng Xiaohu. In practice, he practiced the sketching principle of "searching Qifeng draft" advocated by Shi Tao. The author accumulated material through continuous sketching. Finally, a series of landscape works, Taihang Autumn Rhyme, was created.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of the creation process formed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latter.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熊燕霞;;从“传神写照”到“以形写神”——试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翟子寒;;闲谈中国的老庄之美与美国的流水别墅[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彭锋;;“道”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10 顾祖钊;;气韵生动与华夏审美理想[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6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3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