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试析“随类赋彩”在敦煌壁画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3-22 16:10

  本文选题:随类赋彩 切入点:敦煌壁画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14年4月学校组织考察,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位于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开始了对敦煌艺术的考察。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历经一千多年,融合了宗教艺术、民间艺术与多民族艺术。其中敦煌壁画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很深的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人的绘画技法与绘画风格的艺术宝库。它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无不另我们所折服。因而,当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敦煌壁画时,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多样性的形式和丰富的画面深深地吸引,同时还会感叹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家与工匠地创造性想象力。[1]当面对这些壁画时,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色彩。色彩在我们的视觉感受中具有两种因素,即视觉刺激力和视觉美感表现形式,其作为敦煌壁画中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色彩绚丽,渲染出了虚幻的天国世界,再加上丰富的构图、富有韵律感的线条、造就了敦煌壁画佛教艺术的典范。自南朝谢赫在其“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的观念后,这种赋色观念随之传入了敦煌,对敦煌壁画色彩中的“赋色”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正是以敦煌壁画的色彩为研究方向,将敦煌壁画色彩与“随类赋彩”结合起来,从时间、题材、内容等方面对敦煌壁画作一次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并浅析一下敦煌壁画中“类”之下的色彩。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前言部分,从宏观上论述“随类赋彩”以及敦煌壁画。第一部分,对“随类赋彩”观念的阐释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叙述“随类赋彩”的渊源,“随类赋彩”观念为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六法之一,主要阐述了“随类赋彩”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在《文心雕龙》里的意思相近的体现;第二节,讲述“随类赋彩”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主要写“随类赋彩”的概念、内涵,以及“随类赋彩”的外延。特别是对于“类”理解,其中“类”的理解有很多种,如写实的类、象征的类、时间的类、题材的类;第三节,分析每个历史时期对“随类赋彩”的诠释。主要写“随类赋彩”在新石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对“随类赋彩”进行的不同的诠释。第二部分,论述“随类赋彩”在敦煌壁画中不同历史时期及题材方面的运用。在题材方面,笔者将敦煌壁画分为佛画中的典故、“西方净土变”与三大经变画,“青绿山水”以及人间的事故,佛画中的典故主要描写了三种故事书画,第一种是本生故事画,描述的是佛陀前世所做的各种善行;第二种是姻缘故事画,姻缘指的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故事;第三种是佛传故事画,描述的释迦摩尼生平事迹。第二节经变画主要写了三种,即法华、维摩诘、涅i镁,

本文编号:1649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49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