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图像时代:我的绘画选择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8-04-01 11:34

  本文选题:图像时代 切入点:世界博览会 出处:《美术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正"图像"泛指各种图形和影像,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常用的信息载体和形象思维模式,它构成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据统计,一个人获取的信息中,大约百分之七十五来自视觉。在这个广大的体系中,人们熟悉的绘画,只是冰山中的一角而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第一次为摄影开设了展厅,当时,批评家威尔茨便指出,今后
[Abstract]:Positive "image" refers to a variety of graphics and images, in short, all visual images.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image thinking mode in human social activities, it constitute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source.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bout 75%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a person comes from vision.In this vast system, the familiar paintings are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n 1839, Daguerre, a Frenchman, invented the silver version of photography. In 1855, the Paris World's Fair opened the exhibition hall for photography for the first time.Critics Wiltz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玉宙;邹晓松;;为梦境而设计:图像时代的产品视觉形象[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2 席智慧;靳晓彤;;图像时代中国连环画发展对策探讨[J];艺海;2013年10期

3 宋洋;;对于图像时代艺术表现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1年24期

4 胡川;;异在于图像时代的“新绘画”[J];美术界;2012年05期

5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J];艺术评论;2010年09期

6 ;论摘[J];美术;2011年01期

7 丁方;关于图像时代的手工性创作[J];美术观察;2004年02期

8 张玉忠;刘晓飞;;图像时代的读图习惯与设计干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邹晓松;伍玉宙;;产品的审美表层化批判:图像时代的产品审美[J];文艺研究;2010年10期

10 殷双喜;图像时代的肖像[J];美术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周彦;;重建文字的地位[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袁蕾 风端;图像时代:用灯光找到烛光[N];南方周末;2007年

2 范迪安;行走与守望 思考与叙述[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帅;再现型绘画及其相关解读[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2 黄大鹏;解放与异化[D];南昌大学;2008年

3 张佐;图像时代,写实画法的存在意义[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4 胡永波;图像时代下的写生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0年

5 马梦雪;图像时代的绘画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赵海龙;图像时代传统绘画回到写生的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7 方琪;模糊叙事兴起的必然性[D];江南大学;2014年

8 向玉娥;图像时代的绘画,,从情感表达到价值实现[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9 伍玉宙;图像时代的产品视觉形象符号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10 王锦;浅析图像时代的艺术家身份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69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