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格描述到学术意图——高居翰对《葑泾访古图》新颖手法来源的推论
本文选题:利玛窦 切入点:中国画家 出处:《文艺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董其昌在《葑泾访古图》一作中,运用强烈的明暗对照法塑造出一种类似贝壳形的山石结构。美国学者高居翰基于晚明绘画普遍受到"外来影响"的观念,推论这种"有反常之嫌"的新颖手法也是受到利玛窦所携西方铜版画的影响所致。但他个人看重的董其昌与利玛窦的会面机缘,并不能获得史料方面的有利支持,论证过程亦矛盾迭出。其师罗樾强调要将新颖风格元素纳入所属艺术史整体结构中去理解的方法论主张,也被高居翰发展为一种更具文化张力的学术意图或策略。这个微小的创作手法来源问题,蕴意十分复杂。
[Abstract]:Dong Qichang used a strong contrast between light and dark to shape a kind of stone structure similar to shell in Fenchjing Ancient Picture.On the basis of the idea that th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s generally influenced by "foreign influences", the American scholar Gao Juhan concluded that this novel technique of "abnormally disrelenting" was also influenced by Matteo Ricci's Western copperplate paintings.However, Dong Qichang's chance of meeting with Matteo Ricci, which he valued personally, could not be supported by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process of argumentation was contradictory.Luo Yue, his teacher, emphasized the methodology of incorporating the elements of novel style in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his art history, which was also developed by Gao Juhan into a more cultural tension of academic intention or strategy.The origin of this tiny creative technique is very complicat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必成;章太长;;试论利玛窦的灵活性传教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闫莉;;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传承;2009年20期
3 薄海昆;;利玛窦传奇的海陆两栖旅行家[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4 杨英;;论利玛窦的科学传教[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5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庞乃明;;晚明所见利玛窦名称字号琐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军;;利玛窦传教中的文化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王超杰;;交流与碰撞——利玛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钟鸣旦;代国庆;林金水;吴小新;;利玛窦:因人成己[J];学术研究;2012年08期
10 伊拉里奥·菲奥雷,白凤阁 ,赵泮仲;画家利玛窦[J];世界美术;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6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9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王青笠;利玛窦 创造过汉字的老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4 美国汉学家 史景迁;西人眼中的利玛窦[N];文汇报;2012年
5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6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包光潜;利玛窦与《交友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记者 周舒 实习生 王菲宇;利玛窦:回头十万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之恒;利玛窦特展:16世纪的科技使者[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袁炳婕;《文化中国的话语长城》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夏玲;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杭州地区的渗透与士人的互动[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静;利玛窦的生死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符金宇;利玛窦中文译著中文学重写现象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马春华;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严晓,
本文编号:1714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14388.html